一、民事终结执行需满足哪些条件
民事终结执行需满足以下条件:一是申请人撤销申请。申请人在执行程序中主动撤回执行申请,且法院裁定准许的,执行程序终结。二是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若作为执行依据的法律文书因法定事由被撤销,执行自然终止。三是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四是追索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五是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因生活困难无力偿还借款,无收入来源,又丧失劳动能力的。在这些情况下,法院会裁定终结执行程序。
二、民事终结执行后权利救济途径有哪些
民事终结执行后,权利救济途径如下:
1.提出执行异议:若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终结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可自裁定送达之日起十日内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复议。法院会审查执行程序是否合法合规。
2.另行起诉:如果因终结执行致使实体权利无法实现,且符合起诉条件,可通过另行起诉维护权益。例如,执行标的涉及第三方权利,可起诉确认相关权利。
3.申请再审:若终结执行所依据的判决、裁定存在错误,当事人可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申请再审,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纠正错误裁判。
三、民事终结执行后救济权利有哪些途径
民事终结执行后,当事人可通过以下途径救济权利:
1.提出执行异议:依据《民事诉讼法》,当事人、利害关系人认为终结执行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可在执行程序终结前提出书面异议。法院审查后,理由成立的,裁定撤销或改正;不成立的,裁定驳回。
2.申请执行回转:若执行依据被撤销,原执行行为丧失合法基础。此时,取得财产的人应返还财产,拒不返还的,法院可强制执行。
3.另行起诉:若因终结执行导致当事人实体权利受损,且无法通过执行程序解决,当事人可另行提起民事诉讼,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了解民事终结执行需满足哪些条件后,我们来进一步探讨。比如,当申请人撤销申请时,执行程序可能会终结。还有,据法律规定,如果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被撤销,也会导致执行终结。另外,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执行,又无义务承担人的,同样会使执行程序终止。这些都是与民事终结执行紧密相关的拓展内容。倘若你对民事终结执行还有其他疑问,诸如终结执行后能否再次申请执行等,不妨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