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共同犯罪不成立的情形有哪些

共同犯罪不成立的情形有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5.24 · 1963人看过
导读:共同犯罪不成立的情形包括:一是过失犯罪,共同犯罪要求各行为人出于故意,过失犯罪不存在共同犯罪;二是同时犯,即二人以上同时侵害同一对象但无意思联络;三是先后故意实施相关犯罪且无主观联系;四是超出共同故意之外的犯罪,实行者超出范围的行为,不知情的其他共犯不构成犯罪;五是事前无通谋的窝藏、包庇等行为,仅成立单独犯罪。
共同犯罪不成立的情形有哪些

一、共同犯罪不成立的情形有哪些

共同犯罪不成立的情形主要有:一是过失犯罪,各行为人必须出于故意才能构成共同犯罪,过失犯罪不存在共同犯罪问题。二是同时犯,即二人以上同时以各自行为侵害同一对象,但彼此之间无意思联络,不构成共同犯罪。三是先后故意实施相关犯罪行为,彼此没有主观联系的,不成立共犯。四是超出共同故意之外的犯罪实行犯实施了超出共同谋议范围的犯罪行为,其他共犯对此不知情的,该行为由实行者单独负责,其他人不构成共同犯罪。五是事前无通谋的窝藏、包庇、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等行为,不构成共同犯罪,仅成立窝藏、包庇等单独犯罪。

二、共同犯罪中主犯从犯责任认定如何区分

在共同犯罪中,主犯和从犯责任认定主要从以下方面区分:

主犯认定及责任

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犯罪集团首要分子,按集团所犯全部罪行处罚;其他主犯,按其参与或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例如,在盗窃集团中,组织策划盗窃活动、安排人员分工的为首者,应对集团的全部盗窃行为负责。

从犯认定及责任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是从犯。次要作用指在犯罪中直接参与实行犯罪,但所起作用不大;辅助作用指为犯罪提供帮助,如提供工具、望风等。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如在诈骗案中,负责协助传递虚假资料的人员,通常认定为从犯。

三、共同犯罪中主犯认定有何法律标准

在我国,主犯认定依据《刑法》相关规定,分两类情况。

一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也就是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犯罪集团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首要分子发起、组建犯罪集团,指挥其他成员实施犯罪,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对集团全部罪行负责。

二是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这类包括在犯罪集团中虽非首要分子,但积极参与犯罪,罪行重大或直接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在一般共同犯罪中,对犯罪的完成起关键作用、罪行较大的实行犯等。一般依据其在犯罪中所处地位、实际参与程度、具体行为对危害结果的作用等判断是否起主要作用。

当探讨共同犯罪不成立的情形有哪些时,除了正文已解答的内容,还有相关问题值得拓展。比如,共同犯罪不成立后,各行为人在民事赔偿方面该如何承担责任呢?一般而言,要依据各自行为对损害结果的原因力大小来确定赔偿份额。另外,若原本看似是共同犯罪,但最终不成立,其中部分行为人此前被采取的强制措施该如何处理呢?通常符合条件的应及时解除。如果你对共同犯罪不成立后的民事责任、强制措施处理等问题仍存疑惑,别错过获取专业解答的机会。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业法律人士为你详尽解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