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行为
合同诈骗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犯罪行为。
认定要点如下:首先,行为人主观上须有非法占有目的,如根本无履行合同能力却骗签合同。其次,实施了诈骗行为,像虚构主体、冒用他人名义、伪造票据等。再者,利用合同进行诈骗,即在合同的签订、履行阶段。最后,给对方造成财产损失且达到追诉标准。
一般来说,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具体定罪量刑依案件实际情况判定。
二、如何认定合同欺诈行为的标准
认定合同欺诈,得看行为人是不是故意骗人。心里清楚自己的做法会让对方犯错、作出违心表示,还非要这么做,这就是有欺诈故意。
有欺诈动作也很关键。像编造不存在的事,或者故意藏着重要情况不告诉对方,这些都算欺诈行为。
受欺诈的一方得因为这些骗术产生错误判断,然后才决定签合同。
欺诈行为还得损害了受欺诈方的利益。
满足这些,就能认定合同欺诈。受欺诈方可要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还能让对方赔偿损失。
三、如何认定合同诈骗金额
1.合同诈骗金额认定分个人和单位两种情形,认定通常以实际骗取数额计算,多次未处理诈骗应累计数额,合同标的额作量刑情节。个人诈骗公私财物,二万元以上为“数额较大”,二十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一百万元以上为“数额特别巨大”。
2.单位直接负责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单位名义诈骗且所得归单位,五十万元以上属“数额较大”,二百五十万元以上属“数额巨大”,一千二百万元以上属“数额特别巨大”。
3.建议相关司法部门加大对合同诈骗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防范意识。执法中严格按照标准认定金额,确保量刑公平合理。企业自身要完善合同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监督,避免陷入合同诈骗陷阱。
当我们关注如何认定合同诈骗罪行为时,要知道合同诈骗罪有着复杂的认定标准。除了正文提到的内容,比如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是否有虚构事实等行为。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例如是否对合同的主要内容进行虚假陈述,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以及在合同履行过程中,有无挥霍骗取的财物等情形。这些都会影响对合同诈骗罪行为的认定。你是否在合同相关事务中存在疑问呢?如果对于合同诈骗罪行为的认定标准、证据收集或者法律后果等还有困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将为您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