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被执行人转移财产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被执行人转移财产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4.18 · 1813人看过
导读:被执行人转移财产可能涉嫌犯罪。在执行阶段,有能力执行却通过藏、转、毁财产等方式使判决无法执行,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认定此罪需主观故意不执行,客观有妨碍执行行为且情节严重。申请执行人发现转移财产情况可告知执行法院,法院可查询、冻结、扣押财产,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将移送公安立案追责。
被执行人转移财产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一、被执行人转移财产是否构成犯罪行为

被执行人要是转移财产,可能就犯罪了。执行阶段,有能力却不执行,还藏财产、转财产、毁财产,让判决没法执行,就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认定这罪得符合条件。主观上,被执行人得是故意不执行;客观上,得有转移财产等妨碍执行的行为,而且情节严重,像让申请执行人损失大。

发现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申请执行人可跟执行法院说。法院能查询、冻结、扣押财产。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法院会移送公安立案,追究被执行人刑事责任

二、被执行人隐匿资产是否也属犯罪行为

被执行人隐匿资产可能构成犯罪。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被执行人隐匿资产,致使法院生效裁判无法执行,属于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的情形。

若存在隐藏、转移、故意毁损财产或者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等情况,达到情节严重标准,就可能触犯此罪。情节严重一般包括致使权利人遭受重大损失等。一旦构成该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三、被执行人隐匿财产是否需承担法律责任

被执行人隐匿财产需承担法律责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被执行人有义务如实报告财产状况,隐匿财产属于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行为。

法院可根据情节轻重对被执行人予以罚款、拘留;若其行为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能涉及《刑法》中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一旦罪名成立,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此外,申请执行人发现被执行人隐匿财产线索后,可向法院提供,由法院查证处理,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当探讨被执行人转移财产构成犯罪行为时,除了明确这一行为本身的违法性质,还有相关联的问题值得关注。比如,一旦认定被执行人转移财产构成犯罪行为,受害者该如何申请赔偿。受害者可通过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要求被执行人对因其转移财产行为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赔偿。另外,在司法实践中,如何收集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的证据也是关键问题。可以从银行流水、交易记录等方面入手。如果您对被执行人转移财产构成犯罪行为后的赔偿申请、证据收集等问题存在疑问,别错过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解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