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后不予诉讼会怎样处理

取保候审后不予诉讼会怎样处理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4.17 · 1241人看过
导读:取保候审后不予起诉指案件在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因法定情形作出不起诉决定。法定不起诉如情节显著轻微等,被不起诉人解除取保候审后恢复自由,无犯罪记录;酌定不起诉是犯罪情节轻微,虽不构成犯罪但可能有违法记录,就业等情况或无需报告。被不起诉人若认为决定错误,可在收到决定书七日内申诉。
取保候审后不予诉讼会怎样处理

一、取保候审后不予诉讼会怎样处理

取保候审后不予起诉,意味着案件在审查起诉阶段因法定情形,检察院作出了不起诉决定。

如果是法定不起诉,如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等,被不起诉人在取保候审措施解除后,即恢复自由,且不存在犯罪记录

若为酌定不起诉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被不起诉人虽然不构成犯罪,但仍可能有违法记录。不过,在就业等一些情况下,可能无需如实报告曾被酌定不起诉这一情况。

被不起诉人如果认为不起诉决定错误,可在收到决定书后七日内向检察院申诉

二、取保候审后不起诉当事人权益如何保障

取保候审后不起诉,当事人权益可从以下方面保障:

消除犯罪记录影响:不起诉意味着当事人无罪。可要求办案机关出具相关证明,向有关单位和部门说明情况,消除犯罪记录的潜在影响。

申请国家赔偿:若在侦查、审查起诉阶段被错误拘留逮捕,可依法向赔偿义务机关申请国家赔偿。赔偿范围包括人身自由损害赔偿等。

返还财物:对于在侦查过程中被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应要求及时解除相关措施并返还。若财物已被处置,可要求按规定给予补偿。

维护名誉权:若因案件导致名誉受损,可要求相关部门澄清事实、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必要时可通过民事诉讼维护名誉权。

三、取保候审后不起诉案底法律上如何认定

在我国,取保候审后不起诉一般不会留下案底。

案底通常指犯罪记录,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取保候审只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并非有罪判定。而不起诉分为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和证据不足不起诉。法定不起诉是指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具有《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情形之一;酌定不起诉是犯罪情节轻微,依刑法可不判刑或免刑;证据不足不起诉则是现有证据无法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罪。

无论哪种不起诉,都意味着犯罪嫌疑人未被法院判定有罪,所以不会产生犯罪记录即案底。不过,相关的案件材料会留存于司法机关,但一般不会对当事人生活造成过多影响。

当探讨取保候审后不予诉讼会怎样处理时,我们要知道这背后还有一些相关问题值得关注。首先,被取保候审人在这种情况下,其在取保候审期间所缴纳的保证金会予以退还。其次,若案件是由公安机关移送审查起诉的,公安机关会根据检察院不予起诉的决定,对相关强制措施进行解除。不过,不予起诉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后续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有违法记录留存。如果你对取保候审后不予诉讼的后续档案处理、是否影响个人未来发展等方面存在疑问,或是想进一步了解整个过程的法律细节,别错过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解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