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效力 > 善意取得合同效力问题有哪些

善意取得合同效力问题有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4.12 · 2019人看过
导读:善意取得在物权和债权方面效力明确。物权上,受让人取得标的物所有权,原所有权人丧失所有权,除另有规定,标的物上其他物权消灭;债权上,原所有权人可向无权处分人主张权利,受损可请求赔偿。为保障权益,受让人交易时应合理审查,原所有权人发现无权处分要及时收集证据索赔,司法机关处理案件要严格依法判断。
善意取得合同效力问题有哪些

一、善意取得合同效力问题有哪些

1.善意取得在物权和债权方面各有明确效力。物权上,受让人取得标的物所有权,原所有权人丧失所有权,除法律另有规定,标的物上其他物权消灭;债权上,原所有权人可向无权处分人主张自己的权利,若造成损害有权请求赔偿

2.为保障各方权益,对于受让人,在交易时应尽到合理审查义务,如查看标的物相关凭证,避免因恶意或不符合构成要件导致交易无效。原所有权人发现无权处分情况,应及时收集证据,向无权处分人主张赔偿。同时,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要严格依据法律规定判断是否构成善意取得,准确认定各方责任,确保法律公平公正实施。

二、善意取得合同在法律上无效情形有哪些

善意取得合同一般指无权处分人将动产或不动产转让给受让人,若受让人构成善意取得,取得该物所有权。但存在合同无效情形:

其一,《民法典》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若受让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签订的合同自然无效。

其二,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若转让人与受让人通谋虚假交易,则合同无效。

其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如转让的物品为禁止流通物,合同无效。

其四,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如交易涉及违背社会公共道德等情形,合同也会被认定无效。

三、善意取得合同无效时责任如何界定

当善意取得合同无效时,责任界定需区分不同主体。

对于出让人,因其无处分权却进行了处分行为致合同无效,要对受让人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受让人可要求出让人赔偿信赖利益损失,如为订立合同支出的费用、丧失其他交易机会的损失等。

对于原所有权人,其有权要求无权处分人返还不当得利,若造成其他损失,还可主张赔偿。无权处分人需返还因处分标的物所获利益,若标的物增值,增值部分也应返还。

若受让人已对标的物进行改良等行为,支出的合理费用可向出让人主张。总之,在善意取得合同无效的责任界定中,要综合考量各方的过错、损失情况,依据《民法典》等相关规定,合理确定各自责任,以平衡各方利益。

当探讨善意取得效力问题有哪些时,除了已知解答,还有一些紧密相关的拓展内容。善意取得后,原所有权人的权利救济是一个重要方面。原所有权人虽然丧失了对物的所有权,但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这涉及到赔偿的范围、方式等问题。另外,善意取得效力是否会因一些特殊情况而受到影响也值得关注,比如善意取得的标的物存在权利负担时,该效力如何认定。如果你对善意取得效力的后续影响、权利救济细节等问题还有疑问,别错过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业法律人士为你解惑。

网站地图

合同事务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合同效力相关

  • 423次阅读
  • 善意取得的合同效力: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在主体方面,转让人须为无权处分人,受让人为有民事行为能力人。二、在客体方面,我国规定善意取得的客体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动产以交付为其公示原则,不动产以登记为其公示原则。
    2024-10-03 1291次阅读
  • 2024.03.04 2078次阅读
  • 441次阅读
  • 善意取得的合同效力: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一、在主体方面,转让人须为无权处分人,受让人为有民事行为能力人。二、在客体方面,我国规定善意取得的客体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动产以交付为其公示原则,不动产以登记为其公示原则。三、就主观方面来说,受让人应当的善意的。
    2024-09-03 1119次阅读
  • 2024.06.25 18211次阅读
  • 160次阅读
  • 善意取得的合同效力: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在主体方面,转让人须为无权处分人,受让人为有民事行为能力人。 二、在客体方面,我国规定善意取得的客体包括动产和不动产,动产以交付为其公示原则,不动产以登记为其公示原则。 三、就主观方面来说,受让人应当的善意的。
    2024-10-10 1342次阅读
  • 2024.03.01 2377次阅读
  • 519次阅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