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强制措施 > 指定监视居住规定有哪些

指定监视居住规定有哪些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4.12 · 1512人看过
导读:指定监视居住是一项特殊措施。适用对象为符合逮捕条件但身体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或处于孕期、哺乳期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执行地点优先为其居所,无固定住处则指定居所。监视方式为全方位监控管理,限制通信与行动。期限最多不超六个月,由公安机关等部门监督,保障被监视居住人权益的同时确保措施正确实施。
指定监视居住规定有哪些

一、指定监视居住规定有哪些

1.适用对象:一般针对那些符合逮捕条件,但身体有严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或者正处于怀孕期、在哺乳自己婴儿阶段的妇女等情况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

2.执行地点:把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安排在他们自己的居所实施监视居住;要是没有固定住处,那就指定一个居所来执行。

3.监视方式:对被监视居住的人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像通信方面的监控以及行动上的限制等,以此来保证他们遵守相关规定。

4.期限规定:指定监视居住的期限最多不能超过六个月,这是有明确规定的。

5.监督机制:由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负责监督工作,在保障被监视居住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上,确保这项措施的正确实施。

二、指定监视居住适用条件和程序合规吗

指定监视居住有明确的适用条件和程序规定。

适用条件方面,根据《刑事诉讼法》,对于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一是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二是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三是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的扶养人;四是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五是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此外,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

程序上,需由办案机关作出监视居住决定。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执行过程中,要保障被监视居住人的合法权益。只要符合上述规定,指定监视居住就是合规的。

三、指定监视居住适用条件法律如何规定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指定监视居住的适用条件如下:

适用前提:适用于符合逮捕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具体情形:一是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二是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三是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的扶养人;四是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五是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

特殊规定:对于涉嫌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在住处执行可能有碍侦查的,经上一级公安机关批准,也可以在指定的居所执行。但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

当探讨指定监视居住规定有哪些时,要知道这一措施有着严格且细致的要求。比如指定的居所应当符合一定的居住条件,不能是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等不适宜居住的地方。并且,执行机关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电子监控、不定期检查等监视方法对其遵守监视居住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在侦查期间,可以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的通信进行监控。你是否对指定监视居住规定还有更多疑问呢?若对指定监视居住的具体执行方式、限制范围等问题仍存困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强制措施相关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