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仲裁中止的三个条件是哪三个
仲裁进行时,遇特殊情况会暂时停下,这就是仲裁中止。
比如一方没了行为能力,法定代理人还没定下来。没法定代理人,这人在仲裁里的事儿就不好办,程序只能先中止。
还有,要是一方是法人或组织,它没了但权利义务的接手人没确定。
权利义务主体不明,裁决都不知道该给谁,所以得等接手人确定了再继续。
不可抗力也会导致仲裁中止。
像天灾、政府行为这些没法预见、躲不过、克服不了的情况,让当事人没法参加仲裁,只能等这情况没了再恢复。
二、仲裁恢复继续进行需满足哪些条件
仲裁恢复继续进行,通常需满足以下条件:
中止仲裁情形消除:依据《仲裁法》,出现法定中止仲裁的情形,如一方当事人死亡需等待继承人表明是否参加仲裁、一方当事人丧失行为能力未确定法定代理人等,待这些情形消除后,仲裁可恢复。例如继承人确定参加仲裁、法定代理人已指定。
程序合法合规:仲裁程序中各项操作需符合仲裁规则及相关法律规定。如仲裁庭组成合法、送达程序规范等。若之前因程序瑕疵导致仲裁中止,纠正后才可继续。
符合当事人意愿:在不违背法律强制规定时,若双方当事人达成继续仲裁的合意,也可推动仲裁恢复进行。
三、仲裁恢复继续进行需满足哪些法律条件
仲裁恢复继续进行,通常是在仲裁程序因法定事由中止后才涉及。一般来说,满足以下条件可恢复:
其一,中止仲裁的原因已消除。比如,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无法参加仲裁,待不可抗力情形结束,如自然灾害影响消除、疫情防控措施解除等,障碍因素不再存在,就满足基本条件。
其二,需由特定主体提出恢复申请。既可以是当事人向仲裁庭提出,也可能是仲裁庭依职权决定恢复。
其三,程序符合仲裁规则。要按照仲裁机构既定的仲裁规则来启动恢复程序,提交相应材料、遵循规定期限等。只有满足这些条件,仲裁程序才能有序、合法地继续推进,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及仲裁的公正性与权威性。
在探讨仲裁中止的三个条件是哪三个时,除了了解这三个关键条件,还有一些与之紧密相关的情况值得关注。仲裁中止后,恢复仲裁程序的流程便是一大要点。当中止原因消除后,通常需由当事人或仲裁庭提出恢复申请,再按既定程序继续进行仲裁。另外,仲裁中止期间的证据保全问题也不容忽视。为避免关键证据灭失或受损,当事人可依法向相关机构申请证据保全。若你对仲裁中止的恢复流程、证据保全等方面存在疑问,或者还想深入了解仲裁中止的其他细节,别错过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人员会为你解惑。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