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诉讼仲裁 > 判决执行 > 执行阶段被执行人转移财产怎么处理

执行阶段被执行人转移财产怎么处理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4.01 · 1453人看过
导读:执行过程中若发现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申请执行人应及时向法院提供财产去向、转移方式等线索。法院可主动展开调查,有权查询、冻结、划拨被执行人账户资金,查封、扣押其动产和不动产。若被执行人恶意转移财产情节严重,涉嫌犯罪,法院会将线索移送公安立案追刑责,同时还会对其罚款、拘留,以追回财产保障申请人权益。
执行阶段被执行人转移财产怎么处理

一、执行阶段被执行人转移财产怎么处理

执行时发现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申请执行人要赶紧给法院提供线索,像财产去哪儿了、怎么转的。

法院能主动调查,能查、冻、划被执行人账户资金,还能查封、扣押动产不动产。

要是被执行人恶意转财产,情节严重涉嫌犯罪,法院会把线索送公安立案,追究刑责。而且法院还能对其罚款、拘留,追回财产保障申请人权益。

二、执行阶段被执行人转移财产会受何法律制裁

执行阶段被执行人转移财产,视情节轻重,可能面临多种法律制裁。

若情节较轻,根据《民事诉讼法》,法院可对其予以罚款、拘留。个人罚款金额为人民币十万元以下,单位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拘留期限为十五日以下。

若情节严重,可能触犯《刑法》中的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依据该法,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三、执行阶段被执行人转移财产会担何法律责任

在执行阶段,被执行人转移财产可能需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法院可责令被执行人追回被转移财产,若无法追回,可裁定执行该财产的替代价值。同时,法院有权对被执行人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措施,个人罚款金额在十万元以下,单位罚款金额在五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拘留期限不超十五日。

刑事责任:若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的行为情节严重,可能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依据《刑法》规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此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直接负责人员定罪处罚。

当我们探讨执行阶段被执行人转移财产怎么处理时,除了已知的处理办法,还有一些相关问题值得关注。其一,若被执行人转移财产后导致无财产可供执行,申请执行人的权益如何保障?其实,申请执行人可通过调查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的线索,必要时申请法院进行调查,若发现转移行为是恶意的,可追究其相应责任。其二,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的行为可能涉及刑事犯罪,如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一旦构成此罪,被执行人将面临刑事处罚。如果你在执行阶段遇到被执行人转移财产的难题,或者对后续权益保障、刑事追责等方面存在疑问,别错过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解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