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抢夺罪罪立案标准怎么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之相关规定,抢劫公共或私人财产价值在一千元至三千元之间的,应被认定为“数额较大”;而抢劫价值在三万元至八万元之间以及二十万元至四十万元之间的,应分别视为“数额巨大”和“数额特别巨大”。此外,若抢劫行为系多次发生或者伴有机动车等工具辅助进行的,即使涉及的金额尚未达到上述标准,仍有可能被立案查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
【抢夺罪;抢劫罪】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抢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携带凶器抢夺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抢夺罪量刑标准及立案规定是什么
抢夺罪量刑标准:一般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立案规定: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八万元以上、二十万元至四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多次抢夺的,也应立案追诉。但在认定抢夺罪时,需结合具体案件情况,如抢夺的对象、手段、是否造成人身伤害等因素综合判断。若有疑问,可进一步咨询专业律师。
三、抢夺罪数额较大的标准如何界定
在我国,抢夺罪数额较大的标准一般为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抢夺公私财物,达到此数额标准的,构成抢夺罪。但具体数额标准可能因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而有所差异。例如,经济发达地区的数额标准可能相对较高,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可能相对较低。此外,多次抢夺、抢夺残疾人、老年人、未成年人的财物等情形,即便未达到数额较大标准,也可能构成抢夺罪。若被认定构成抢夺罪,将根据情节轻重等因素进行量刑处罚。
抢夺公私财物价值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八万元以上、二十万元至四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抢夺罪的立案标准通常是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即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抢夺行为如果具有多次抢夺、驾驶机动车抢夺等情形的,数额未达到较大标准,也可能立案。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