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取保候审 > 取保候审后追诉期多长时间解除限制

取保候审后追诉期多长时间解除限制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03 · 1709人看过
导读:取保候审有效期最长为12个月。若案件按程序顺利进行,强制措施会解除。12个月后,若侦查机关还没完成侦查,就得解除取保候审。需要注意的是,追诉时效针对犯罪行为,和取保候审期限是两码事。
取保候审后追诉期多长时间解除限制

一、取保候审后追诉期多长时间解除限制

根据法律规定,取保候审的最长有效期设定为12个月。在此期间内,若案件的调查、检控及审理等各个环节能够如期顺利完成,那么相关的各项限制措施将得以解除。

然而,若在12个月期满之后,负责侦查的机构仍旧未能完成对案件的全面侦查工作,则必须解除对当事人的取保候审。

值得我们特别关注的是,追诉时效是针对犯罪行为所设立的追究期限,与取保候审的期限有所区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九条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期限及其解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二、取保候审半年了是否可以解除了

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可行。

取保候审是指司法机关要求犯罪嫌疑人提供担保人,或者缴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以确保他们不会逃避或阻碍调查,能够随时接受传讯与盘问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

若存在如下情形的话,便可解除该项措施;

反之若是不具有这些情况下,通常不能未经批准予以提前解除:

(1)可能涉嫌涉嫌进行新的违法犯罪活动的;

(2)对于国家安全、公众利益或社会秩序构成现实威胁的可能性的;

(3)可能会摧毁、篡改证据,妨碍目击者提供证词或相互串供的;

(4)有可能对受害人、举报人、控告人采取打击报复行为的;

以及(5)试图自杀或潜逃的。《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一条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尚不足以防止发生下列社会危险性的,应当予以逮捕: 

(一)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二)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三)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四)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五)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批准或者决定逮捕,应当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涉嫌犯罪的性质、情节,认罪认罚等情况,作为是否可能发生社会危险性的考虑因素。 

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十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或者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曾经故意犯罪或者身份不明的,应当予以逮捕。 

 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规定,情节严重的,可以予以逮捕。

三、取保候审多少年才可以自由

取保候审的有效期通常设定为12个月的时间范围内。在此期间,被取保候审的相关人员须严格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程序要求,包括未经执法机构批准严禁离开其所在城市、地区等规定。若在取保候审的期限即将结束之际,该案已经成功侦查完毕并经仔细核实,证实被取保候审者不存在任何违法行为或是其犯罪情节相对较轻且无需予以刑事处分时,则可以同意被取保候审者恢复正常的生活秩序。然而,若是事例仍在调查、审查起诉甚至是审判环节当中,若取保候审期限届满之后,可能需要相应地更换更为严密的强制措施,例如监视居住或者逮捕等。总而言之,被取保候审者是否能够真正恢复自由,主要取决于事例的具体情况以及司法机关最终的处理决定

法律规定,取保候审最长有效期为12个月。若案件各环节如期完成,相关限制措施将解除。12个月后,若侦查机构未完成侦查,必须解除取保候审。需注意的是,追诉时效针对犯罪行为,与取保候审期限不同。

网站地图

刑事辩护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取保候审相关

  • 389次阅读
  • 依据相关法律的规定,对嫌疑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说明案件已经立案,已经立案的刑事案件不受追诉时效限制。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等。
    2025-02-08 1095次阅读
  • 2024.07.19 6441次阅读
  • 6387次阅读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中没有规定限制高消费的期限,其限制期限需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规定,由人民法院签发。在限制消费期间,被执行人提供确实有效的担保或者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解除限制消费令;被执行人履行完毕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本规定第六条通知或者公告的范围内及时以通知或者公告解除限制消费令。
    2024-12-19 883次阅读
  • 2024.09.18 1447次阅读
  • 459次阅读
  •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中没有规定限制高消费的期限,其限制期限需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规定,由人民法院签发。 在限制消费期间,被执行人提供确实有效的担保或者经申请执行人同意的,人民法院可以解除限制消费令;被执行人履行完毕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本规定第六条通知或者公告的范围内及时以通知或者公告解除限制消费令。
    2024-12-19 1157次阅读
  • 2024.10.12 1257次阅读
  • 311次阅读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