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消费权益 > 销售有毒有害食品不知情怎么判定不知情的

销售有毒有害食品不知情怎么判定不知情的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5.01 · 2030人看过
导读:对于销售有毒食品案的评估,需要综合考虑行为人是否知情。首先,要审视采购渠道是否合法合规。如果是从没有资质的供应商那里进货,那么他们说自己不知情的可信度就值得怀疑了。其次,要审查行为人是否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比如核查产品的质量证明和检验报告。
销售有毒有害食品不知情怎么判定不知情的

一、销售有毒有害食品不知情怎么判定不知情的

在对销售有毒有害食品案件进行评估时,判定行为人是否确实不知情,需要全面考量诸多复杂的因素。首要的步骤是仔细审阅其购入货物的途径是否具有合规性和合法性。假如行为人是通过无相关资质的供应商进行采购活动,那么其声称自己并不知情的说法可能难以得到支持。接下来,我们将深入研究行为人是否已经尽到合理的注意义务,例如,他们是否有检查并核实过相关的产品质量证明以及检验报告等文件。

此外,我们也会关注产品的售价,如果该产品的价格显著低于正常市场水平,这可能意味着行为人应该意识到产品存在潜在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

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评估销售有毒食品案时,需综合考量行为人是否知情。首先审视采购渠道是否合规合法。若无资质供应商供货,其不知情说辞存疑。其次,审查行为人是否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如核查产品质量证明及检验报告。

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生产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之犯罪乃指食品销售人员违背了国家施行的食品卫生管理法规,蓄意将毒性及有害性物质添加至其所销售的食品之中,或者明知产品内含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而仍然予以销售的严重违法行为

罪名的法律构成要素颇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本罪的法益受到了双重侵犯,它不仅直接危害到国家对食品卫生的严格管理制度,同时也危及众多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权益,构成了一种复合型犯罪。

其次,本罪在实际发生过程中的表现形式亦十分明确,即实施人必须存在违反国家食品卫生管理规范的行为,例如,在所销售的食品中掺杂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

或者明知食品内含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却依然进行销售等行为。

再次,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的社会成员,既包括合法经营的食品销售商,也包含未经允许的食品经营者,只要他们达到了法定的刑事责任年龄并具备相应的刑事责任能力,便能够成为犯罪的主体。

最后,本罪的主观心理状态通常表现为故意,且往往以追求非法利益为目的。

过失行为并不符合本罪的感念范畴。

《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

三、销售有毒有害食品500元有罪吗

众所周知,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属于违法行为,且不论其销售金额大小。依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规定,若行为人明知其所销售的食品中含有有毒或有害的非食品成分,或者明知所销售的食品未能达到食品安全标准,且这些情况足以导致严重的食物中毒事件或者其他严重的食源性疾病发生时,则该行为人便会触犯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所以,即使行为人销售的有毒有害食品涉案金额仅为区区的500元,也同样存在构成犯罪的可能性。

评估销售有毒食品案时,需综合考量行为人是否知情。首先审视采购渠道是否合规合法。若无资质供应商供货,其不知情说辞存疑。其次,审查行为人是否尽到合理注意义务,如核查产品质量证明及检验报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