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事故处理 > 交通事故的复议应在何处进行

交通事故的复议应在何处进行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9.08 · 1791人看过
导读: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如有异议,复议非改正途径,应通过复核。法律规定,交警局需在事故后10日内出具认定书。权利人可在认定书送达后3日内,向上级交管部门提交书面复核申请,质疑交警队的认定结果。
交通事故的复议应在何处进行

一、交通事故的复议应在何处进行

当事人对于交通事故责任认定结果存在异议,以申请复议形式加以纠正并非可行之举,而应行使复核权力。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交通管理局应在事故发生后十日内完成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制作工作。

即当权利人对于交警队所作出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持有疑义时,可从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送达之日算起,至第三日为止,向上级交管部门提交书面复核请求。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二条

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

二、交通事故的主观构成要件

道路交通事故的构成要素之一是必须伴随有行为人的过失心理。当我们谈论到具体的道路交通事故时,符合特定条件方可被视为“交通事故”。这些条件包括:

首先,参与该起事故的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正在驾驶车辆(无论是机动还是非机动车辆);

其次,此起事故应发生于由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所界定的“道路”之内;

第三,若要被判定为交通事故,至少需要确定其中一部车辆正处在运动之中;

最后,对事故缘由进行客观分析发现,事故当事人在主观意识层面存在过失或都至少有一方在驾车或行人行走过程中实施了不当行为,且导致了一定程度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结果。倘若未遵循上述任何一个或多个标准,则不能构成完整意义上的道路交通事故。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

本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

(二)“车辆”,是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

(三)“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以及进行工程专项作业的轮式车辆。

(四)“非机动车”,是指以人力或者畜力驱动,上道路行驶的交通工具,以及虽有动力装置驱动但设计最高时速、空车质量、外形尺寸符合有关国家标准的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电动自行车等交通工具。

(五)“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

若对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存疑,请注意并非只能复议以求改正,而应当使用更为有效的复核方式。根据法律明文规定,交通管理局必须在事故发生之日起的第十个工作日内完成并制作认定书。在此之后,权利人有权在收到认定书的三个自然日之内,向上一级交通管理部门递交书面形式的复核申请,以此来对交通警察大队所作出的认定结果提出质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