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税务类纠纷 > 合理避税 > 1w纳税多少

1w纳税多少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4.25 · 1478人看过
导读:月薪一万需缴纳个税290元/月。 应纳税部分约5000元,税率10%,速算扣除数210元。 个税计算公式为: (收入-社保支出-5000)*税率-速算扣除数。 应纳税所得额是月度收入减去免税额和专项扣除后,再减其他扣除项。 请合理安排个人收入与支出,合法纳税。
1w纳税多少

一、1w纳税多少

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中,如拥有月薪一万的人士,按照现行税务法规,他们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人民币290元/月。

根据计算法则,月入一万者的应纳税部分约为5000元,而对应的税率为10%,速算扣除数则设定为210元。

因此,应纳税额度等于5000元乘以10%再减210元,即得出最终的应纳税额——人民币290元。

具体来说,个税应缴金额可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收入总额减去社会保险基金支出及5000元的标准免税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换句话说,应纳税所得额乃月度收入减去5000元的标准免税额后,再减去专项扣除(包括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专项附加扣除以及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条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五)财产转让所得,以转让财产的收入额减除财产原值和合理费用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六)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1天病假如何扣工资

1、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在6个月以内的,企业应按下列标准支付疾病休假工资:

①连续工龄不满2年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

②连续工龄满2年不满4年的,按本人工资70%计。

③连续工龄满4年不满6年的,按本人工资的80%计。

④连续工龄满6年不满8年的,按本人工资的90%计。

⑤连续工龄满8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100%计。

2、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超过6个月的,由企业支付疾病救济费:

①连续工龄不满1年的,按本人工资的40%计。

②连续工龄满1年不满3年的,按本人工资的50%计。

③连续工龄满3年及以上的,按本人工资的60%计。

病假工资=(计算基数/21.75)×计算系数×病假天数。《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三条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㈠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㈡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第四条医疗期三个月的按六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六个月的按十二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九个月的按十五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十二个月的按十八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十八个月的按二十四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二十四个月的按三十个月内累计病休时间计算。

法律是一种普遍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更好地生活在这个法治社会中。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1w纳税多少”,法律的学习和理解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探索。我们应该珍视这个过程,把它看作是一次自我提升的机会,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如果您还需要咨询相关的其他问题,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网站地图

更多#合理避税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合理避税最新文章

遇到合理避税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

税务类纠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