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效力 > 被骗签的合同是否有效

被骗签的合同是否有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6 · 1967人看过
导读:我国法律对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有很多相关规定的,我们可以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如果您生活中遇到了法律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本篇文章的内容来了解一些和被骗签的合同是否有效相关的法律规定。
被骗签的合同是否有效

一、被骗签的合同是否有效

被骗签的合同是无效的。我国法律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

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二、合同中承诺是否是有效的

在合同中作出承诺一般是有效的但是要双方都知晓,单方承诺无效。民事主体订立合同,应当遵循自愿原则。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取要约、承诺方式或者其他方式。合同的成立需要有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只有一方做出承诺的,无法成立合同。

个人承诺书本质上属于一种合同,如果承诺书能够反应当事人的真实意愿、内容条款符合法律的规定且没有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承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承诺内容不违反公序良俗的,个人承诺书受到法律保护。

承诺书实际上是合同的一种,当然具有法律效力,但是,有效的承诺书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以个条件:

(一)承诺书的作出是当事人真实意愿的反映。反映的是当事人内心真实意思的表达,不能被强迫或威胁或利诱、欺骗等。

(二)不能违反相关法律规定。承诺书的内容必须合乎法律的规定,不能违反法律或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否则可能导致承诺书无效。

(三)没有侵犯他人合法利益。承诺人只能基于自己有权处分的物进行处分,而不能因此侵犯到了他人的合法利益。

(四)承诺书的内容没有违反公序良俗原则。

也只有是当事人真实意愿的表达,且没有违法法律相关规定和没有侵犯他人利益的承诺书才算有效,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

承诺必须由受要约人作出。要约和承诺是一种相对人的行为。因此,承诺必须由被要约人作出。被要约人以外的任何第三者即使知道要约的内容并对此作出同意的意思表示,也不能认为是承诺。被要约人,通常指的是受要约人本人,但也包括其授权的代理人。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其承诺都具有同等效力。

《民法典》第五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

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法律问题时,可以通过运用法律知识或者是相关专业人员的帮助来解决,以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上述的文章内容中已经对被骗签的合同是否有效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对于该问题如果还有其他疑问的话,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合同效力相关

  • 455次阅读
  • 被骗签的合同是无效的。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4-02-19 1008次阅读
  • 2023.06.18 1508次阅读
  • 4591次阅读
  • 被骗签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在被撤销前,该合同是有效;被撤销后,该合同自始没有法律效力。根据民法典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第三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一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对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欺诈行为的,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2024-02-25 813次阅读
  • 2023.06.12 1103次阅读
  • 485次阅读
  • 被骗签订的合同属于可撤销合同,在被撤销前是有效的。被骗签了合同,受骗者可以向法院或仲裁机构申请撤销该合同。撤销后该合同自始无效,当事人无需履行。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欺诈一方应当赔偿受骗者因此而受到的损失。
    2024-02-21 1387次阅读
  • 2023.05.29 2044次阅读
  • 491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合同效力最新文章

遇到合同效力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