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犯罪呈现低龄化。
在该院审结的16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涉及22人,其中14岁以下6人,14岁到18岁16人。当前青少年犯罪的初始年龄与以前相比提前了两至三岁,14岁以下少年违法犯罪比例上升。由于生理年龄的提前,一些未成年人十三四岁便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十五六岁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峰期。
2、团伙性。
多数未成年人不愿与父母交流或交流较少,而是愿意与自己年龄相仿、性格类似的未成年人在一起形成“小团体”,青少年违法犯罪也多以团伙形式出现,这些犯罪团伙大小不一,少则三、五人,多则十几人。特别是一些被家庭和学校抛弃和排斥的未成年人容易形成不良群体,进行犯罪活动。
3、犯罪手段趋于成人化。
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杀人、伤害、抢劫等暴力性犯罪越来越多,有些未成年人在作案时准备充分、手段老练、分工明确、组织周密,犯罪手段已类似于成年人罪犯。
4、具有突发性和盲目性。
一方面,未成年人自控能力差,遇事往往不加思考,突然起意,导致激情犯罪。另一方面,未成年人辨别能力差,经不起外界诱惑,盲目交友,容易被社会上的一些闲杂人员利用,稀里糊涂走上犯罪道路。
当事人15岁的涉嫌刑事犯罪的一般情况下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但是因为属于未成年人,因此一般情况下是不会被拘留处理的。我国针对可以不执行拘留的情况以及符合的相关条件等问题是有着明确的规定的,公安机关应当积极的按照法律的规定对当事人处以相应的处罚。
在上面的文章内容中,我们已经解答了关于当事人15岁刑事案件是不是拘留?的问题,相信大家已经对此有一定的了解了。如果本篇文章还没有完整解答您的问题的话,可以点击下方“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很多法律问题,所以应该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以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时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相信上面文章的内容已经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特征是什么的问题作出了解答,如果您还需要咨询相关的其他问题,可通过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我们会匹配专业律师为您解答问题。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