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敲诈勒索和诈骗罪如何判刑?

敲诈勒索和诈骗罪如何判刑?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2.20 · 1437人看过
导读:当前的社会中,在就业、出行、购物等各种情形时,都是可能会遇到一些法律权益被他人侵害等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多学习了解一些法律知识,这样在面对这些法律问题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维权了。在本文内容中我们对敲诈勒索和诈骗罪如何判刑?进行了解答,希望能解答您的问题。
敲诈勒索和诈骗罪如何判刑?

一、敲诈勒索和诈骗罪如何判刑?

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综合以上两点,勒索诈骗如何判,要看是构成敲诈勒索罪还是诈骗罪,不同的罪名,判处的刑罚也是不一样的。

二、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区别是什么

敲诈勒索罪与诈骗罪的犯罪主体都是一般主体,犯罪主观方面都是直接故意,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二罪的根本区别在于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的不同:

在犯罪客体上,敲诈勒索罪侵犯的是复杂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公民人身权利或其他权益;诈骗罪侵犯的是单一客体,即公私财产所有权。

在犯罪客观方面,敲诈勒索罪表现为以威胁或要挟方法,迫使被害人因恐惧而被迫交付财物;诈骗罪表现为以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法,使被害人受蒙蔽而"自愿地"交付财物。在敲诈勒索案件中,有的行为人具体实施的行为可能包含有欺诈因素,但这种欺诈因素仅为敲诈勒索的"由头"或"借口",而非敲诈勒索的实行行为,即并非本罪客观方面的行为。换言之,构成敲诈勒索罪,不以是否有"借口",或者"借口"是否真实为要件。

一般情况下,编造虚假的"恶害"威胁被害人是,如果行为人自己冒充"恶害"发出方,则成立敲诈勒索罪;如果行为人冒充麻烦解决者,以解决麻烦为由骗取钱财的,则成立诈骗罪。行为同时具有欺骗和恐吓性质,对方陷入认识错误并产生恐惧心理,二者同时起作用,则成立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的想象竞合犯

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存在一定的相似性,都需要根据罪行涉及的金额大小还有情节的严重程度进行相应的处罚,两种罪行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包括两种罪行的犯罪客体和犯罪客观方面等的不同,敲诈勒索罪表现为以威胁或要挟方法,迫使被害人因恐惧而被迫交付财物。

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知道,如果遇到敲诈勒索和诈骗罪如何判刑?的问题我们应该知道怎样去处理了。实际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面对很多法律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更应该多多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才能够在面临这些问题的时候更好的通过法律去解决。

网站地图

刑事辩护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金融诈骗辩护相关

  • 2502次阅读
  • 两罪侵犯的客体都有公私财物所有权,主观上都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直接故意,但二者还是存在明显区别:1、客体不同:敲诈勒索罪不仅侵犯公私财物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2、客观表现不同:诈骗罪在行为上着重于“骗”,即采取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手段;而敲诈勒索罪强调“敲”,即实施了威胁、要挟、恫吓等行为。
    2024-09-01 1462次阅读
  • 2024.02.28 3296次阅读
  • 367次阅读
  • 敲诈勒索罪和诈骗罪一般是不存在竞合的。敲诈勒索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规定的罪名,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恐吓、威胁或要挟的方法,非法占用被害人公私财物的行为。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2024-09-23 824次阅读
  • 2024.09.09 1587次阅读
  • 330次阅读
  • 诈骗罪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别为:1、客观方面不同,敲诈勒索罪是以威胁、要挟、恐吓等手段来获取公私财物。而诈骗罪则是以隐瞒真相、虚构事实等手段,骗取他人财物。2、受害人交出财物的主观性不同,诈骗罪的受害人一般是在犯罪分子的引诱下主动交出财物的。
    2024-10-03 919次阅读
  • 2024.09.18 3488次阅读
  • 366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金融诈骗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金融诈骗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