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怎么样才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怎么样才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1 · 1637人看过
导读:投放虚假的爆炸物,放射性的物质,扰乱社会秩序;犯罪的行为人具备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属于一般主体;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犯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满足这四个条件,认定为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怎么样才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一、怎么样才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满足下面这四个条件构成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新增的一个罪名 “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2、客观要件。

客观方面表现为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

二、投放危险物质罪属于危险犯吗

投放危险物质罪是危险犯,即使是行为没有造成不特定的或者是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公私财产安全的重大损失,但只要具有造成损害后果的危险状态即可构成既遂。所以本罪的未遂是犯罪行为没有能够达到这种状态。其中止是行为人在自己意志的支配下自愿放弃该犯罪行为,或者是在进行该行为后,造成危险状态后有积极的消除这种危险状态,没有造成损害后果的行为。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立案。本罪原为投毒罪,为了适应冲击恐怖活动的需要,本罪是危险犯,只要行为人实人实施了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并且足以威胁不特定的多数人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不要求造成严重后果,就构成犯罪,应当立案逃究。

认定投放危险物质罪要满足四个条件,这项罪名属于危险犯,不仅要存在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还要危害大多数人的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社会影响,才可以构成犯罪的既遂状态,此时会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可以判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一定数额的罚金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刑事犯罪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