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专题 > 刑事辩护专题 > 暴力犯罪辩护专题 > 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故意伤害罪?

司法实践中如何正确认定故意伤害罪?

在司法实践中对故意伤害罪的判定主要涉及如下几点考量因素:
首先,该犯罪所侵害的客体必须为人身健康权利,具体诠释为自然人维护其肢体、器官和其他组织的完整性的人格权。
其次,从客观角度分析,故意伤害罪需要罪犯实施了非法损害他人身体的行为作为客观要件,这种行为必须存在且有足够的证据支撑。
再者,犯罪的主体必须为一般大众,达到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及具备刑事责任能力自然人均可成为嫌疑人,特别注意的是,针对行为方式对人身安全的严重威胁,法律规定年龄为14至16周岁的未成年人也需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而只有年满16周岁的人才能够构成犯罪的故意伤害罪。
最后,犯罪行为的主观要素必须为故意为之。
行为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将导致他人身体健康受到破坏,仍抱有希望或放任此类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最新修订:2024-03-24
i

免责声明

以下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互联网相关知识与律师输出信息后梳理整合生成,文字可能源于人工智能模型,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请酌情参考。

查看更多
更多
  • 说清楚
    完整描述纠纷焦点和具体问题
  • 耐心等
    律师在休息时间解答,请耐心等待
  • 巧咨询
    还有疑问?及时追问律师回复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