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认自身有无过错。担保人应先判断自己在担保过程中是否存在过错,如是否明知主合同无效仍提供担保等。
(二)收集相关证据。不管有无过错,都要收集与借款合同、担保合同相关的证据,以便在可能的纠纷中维护自身权益。
(三)积极与债权人和债务人沟通。了解各方的想法和诉求,协商如何处理借款合同无效后的责任承担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百八十八条规定,设立担保物权,应当依照本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订立担保合同。担保合同包括抵押合同、质押合同和其他具有担保功能的合同。担保合同是主债权债务合同的从合同。主债权债务合同无效的,担保合同无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担保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债务人、担保人、债权人有过错的,应当根据其过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