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强制措施 > 甲被公安机关监视居住的时间最久多长

甲被公安机关监视居住的时间最久多长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3.04 · 4735人看过
导读:甲被公安机关监视居住的时间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后,应该通知所属的单位。

甲被公安机关监视居住的时间最久多长

甲被公安机关监视居住的时间最久多长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查、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监视居住,是指侦查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不得擅自离开指定的住所,并对其行动加以监视的一种强制措施。它通常适用于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不能提供保人或保证金的犯罪嫌疑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章的相关规定,监视居住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公安在其间可以继续侦查,如有需要变更强制措施逮捕,或改为取保候审。

《公安机关程序规定》第一百零三条 在监视居住期间,公安机关不得中断案件的侦查,对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应当根据案情变化及时解除监视居住或者变更强制措施。

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监视居住期限后满十日前,执行机关应当通知原决定机关。

《公安机关程序规定》第一百零四条 需要解除监视居住的,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签发《解除监视居住决定书》。

解除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执行机关、被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公安机关程序规定》第一百三十六条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变更为拘留、逮捕的,在变更的同时,原强制措施自动解除,再办理解除法律手续。

监视居住是有关机关在处理案件时采取的合理的处罚方式,所以有关的当事人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需要合理的配合有关的部门否则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加重自己的罪行,但是监视居住的处罚力度相对要刑事处罚是较小的,所以自己要积极的践行具体的规定。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

更多#强制措施相关

  • 337次阅读
  • 经执行机关批准的,可以用手机。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监视居住可以用手机,但须得到批准。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2024-02-27 1340次阅读
  • 2023.03.10 3050次阅读
  • 333次阅读
  • 监视居住不可以用手机,除非得到执行机关批准。 一、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 (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信; (三)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四)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五)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六)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2024-02-20 1023次阅读
  • 2023.03.05 2842次阅读
  • 397次阅读
  • 监视居住与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区别如下: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而指定的居所监视是由公安提供的。但是不得在羁押场所、专门的办案场所执行。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执行监视居住后二十四小时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的家属。
    2024-02-28 805次阅读
  • 2023.03.12 1098次阅读
  • 436次阅读
加载更多
更多

强制措施最新文章

遇到强制措施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