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怎么认定为员工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怎么认定为员工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1.22 · 1588人看过
导读: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认定员工身份,要多方面考量。从劳动关系看,存在劳动合同等受单位管理获报酬的算员工。从行为参与度,参与吸存业务且知非法性质的易涉案,普通辅助岗位通常不算。从获利情况,因吸存获额外收入更易被认定有关。司法实践会综合全案证据判断员工在犯罪中的作用、地位,确定是否构成犯罪及责任大小。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怎么认定为员工

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怎么认定为员工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件中认定员工身份,需从多方面考量。 从劳动关系看,员工与涉案单位存在劳动合同事实劳动关系,受单位管理、安排工作并获取劳动报酬。 从行为参与度分析,若员工参与到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具体业务,如负责宣传推广、招揽客户、办理存款手续等,且知晓或应当知晓业务的非法性质,一般会认定为员工涉案。但只是普通行政、后勤等辅助岗位,未实质参与吸存业务,通常不认定。 从获利情况判断,若员工因参与吸存业务获得提成、奖金等额外收入,更可能被认定与犯罪有关。不过,若仅领取正常工资,且对犯罪行为不知情、未积极参与,认定为犯罪主体需谨慎。 司法实践会综合全案证据判断员工在犯罪中的作用、地位,以确定是否构成犯罪及责任大小。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主观方面是啥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这里的故意不要求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这也是该罪与集资诈骗罪的重要区别。 实践中,行为人通常具有通过非法吸收公众资金进行营利活动的意图,比如将吸收的资金用于生产经营、投资等。只要其主观上故意实施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行为,且达到法律规定的数额或情节标准,就可能构成此罪。例如,行为人在开展所谓“投资项目”时,明知未获相关部门许可,却故意向不特定公众公开宣传并吸收资金,就满足该罪主观要件。

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损失量刑多少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量刑与金额、损失等情节相关。 一般情形,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个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00万元以上,单位500万元以上等情形)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个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500万元以上,单位2500万元以上等情形)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如果在提起公诉前积极退赃退赔,减少损害结果发生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具体量刑需结合全案情节由法院综合判定。

在探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如何认定为员工时,除了明确员工在犯罪行为中的参与程度等核心要点外,还有一些相关问题值得关注。比如员工是否知晓公司非法吸存的真实目的,这会影响其主观故意的认定。另外,员工的职位、职责范围以及在吸存过程中所起的实际作用大小,都与能否被认定为该罪密切相关。若您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中员工认定的具体标准、相关证据收集以及后续可能面临的法律后果等仍有疑问,不要迟疑,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团队将为您提供精准且详细的解答。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