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诈骗是否属于民事纠纷
合同诈骗不属于民事纠纷,而是刑事犯罪。合同诈骗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
民事纠纷是平等主体间因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引发的争议,通常是基于双方意思表示不真实、违约等情况,不涉及犯罪故意。而合同诈骗具有明显的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故意,触犯刑法。
根据法律规定,实施合同诈骗,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要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合同诈骗与民事纠纷性质不同,不能混为一谈。
二、合同诈骗是否涉嫌刑事犯罪
合同诈骗涉嫌刑事犯罪。根据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设定陷阱等手段骗取对方财产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
合同诈骗具体表现为:虚构单位或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以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无实际履行能力,先履行小额合同或部分履行诱骗对方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收受对方财物后逃匿等。
该罪的量刑根据诈骗数额及情节而定,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三、合同诈骗是否能由间接故意构成
合同诈骗可以由间接故意构成。我国相关法律未排斥间接故意构成合同诈骗罪。在司法实践中,有些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对自己履约能力并无把握,抱着侥幸心理或放任态度。其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并处分财产,造成财产损失,却不积极采取措施避免,而是对危害结果持放任态度。例如,行为人在无足够货源情况下与他人签订供货合同,对能否供货持放任态度,若最后无法供货致对方损失,这种情形就可能符合间接故意构成合同诈骗。所以,合同诈骗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间接故意。
当探讨合同诈骗是否属于民事纠纷时,我们要明确合同诈骗绝不是简单的民事纠纷。合同诈骗是一种刑事犯罪行为,一旦构成,将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与民事纠纷不同,合同诈骗涉及故意欺诈以骗取财物等行为。如果遭遇合同诈骗,不仅要及时采取措施挽回损失,还需关注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追究。你是否曾面临合同诈骗相关的困扰呢?要是对合同诈骗后的报案流程、挽回损失途径等还有疑问,不要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提供精准有效的解答与指导,助你妥善应对合同诈骗问题。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