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界定标准是啥
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主要从以下方面界定:首先看主观目的,合同诈骗中行为人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签订合同只是手段,往往在签订和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根本无履行合同诚意;而合同纠纷中当事人是有履行合同意愿,只是因客观原因或履行能力问题导致纠纷。其次看履约能力,合同诈骗者通常没有实际履约能力或明知自己无能力还签订合同;合同纠纷当事人一般有一定履约能力或在签订合同时有合理预期能获得履约能力。最后看行为表现,合同诈骗者在取得财物后会逃避履行义务、挥霍财物;合同纠纷当事人会积极采取措施解决问题、尽量履行合同。
二、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差异性有什么
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在性质、主观目的、客观行为上存在差异。性质方面,合同诈骗是犯罪行为,合同纠纷属民事争议。主观目的上,合同诈骗中诈骗人以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财产;合同纠纷当事人旨在通过合同实现经济利益,无非法占有目的。客观行为上,诈骗人多虚构事实、隐瞒真相,根本无履行合同诚意与能力,如伪造证件、携款潜逃等;合同纠纷当事人一般有一定履行合同的行为,只是因客观原因或履行不当等产生纠纷,并非故意骗取对方财产。区分二者关键在于是否存在非法占有目的及欺骗行为的程度。
三、合同诈骗与对方和解可行吗
合同诈骗案件中与对方和解在一定情况下是可行的。
若案件为民事欺诈范畴,双方完全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后,受骗方可以要求欺诈方承担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但如果构成合同诈骗罪,属于刑事犯罪,和解不能免除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不过和解对量刑有积极影响。犯罪嫌疑人若能积极退赃退赔,取得被害人谅解并达成和解协议,司法机关可以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对犯罪嫌疑人从轻处罚。比如在一些情节较轻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真诚悔罪,通过和解赔偿被害人损失,有可能被不起诉或者适用缓刑。所以,是否和解要根据具体情况权衡利弊,必要时可咨询专业律师。
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的界定标准至关重要,它关乎当事人的权益与责任。除了之前提到的主观故意、行为方式等关键因素外,还涉及到合同履行能力的考量。若一方在签订合同时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却虚构事实诱使对方签订合同,这很可能构成合同诈骗。另外,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异常行为也不容忽视,比如故意拖延履行、隐匿财产等。这些情况都可能影响对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的判断。你是否在合同相关问题上存在疑惑呢?如果对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的界定标准及后续处理仍有不解,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将为你精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