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样构成恶意透支
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恶意透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规定期限透支,经发卡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情形包括:明知无还款能力而大量透支无法归还;肆意挥霍透支资金无法归还;透支后逃匿、改变联系方式逃避银行催收;抽逃、转移资金,隐匿财产逃避还款;使用透支资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等。
“规定限额”指超过信用卡章程或领用合同约定的透支额度;“规定期限”指超过银行允许持卡人透支的时间。需注意,恶意透支数额是指公安机关刑事立案时尚未归还的实际透支本金数额,不包括利息等费用。
二、什么样构成非法拘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非法拘禁他人或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即构成非法拘禁。其要点如下:
行为主体:一般主体,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
行为对象:依法享有人身权利的任何自然人。
行为特征:实施了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非法性指无法律依据或不依法定程序限制他人自由;剥夺指完全限制人身自由,如关押、禁闭等。
主观方面:故意,即明知会剥夺他人人身自由仍实施。
此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非法拘禁,或非法拘禁具有殴打、侮辱情节,致人重伤、死亡等情况,将从重处罚。司法实践中,非法拘禁持续24小时以上等情形,通常会追究刑事责任。
三、什么样构成敲诈勒索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
构成该罪需满足以下要件:主体为一般主体,即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必须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目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要挟、恫吓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数额较大(通常2000元至5000元以上)或者多次敲诈勒索(二年内敲诈勒索三次以上)。
比如甲以公开乙的隐私相威胁,迫使乙交出大量钱财,就可能构成敲诈勒索罪。
当我们探讨什么样构成恶意透支时,需要明确恶意透支不仅涉及信用卡的使用问题,还关乎一系列法律规定和后果。比如,恶意透支数额较大,经过银行两次有效催收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就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而且,恶意透支还会影响个人信用记录,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你是否对恶意透支的具体界定、法律后果或者如何避免恶意透支存在疑问呢?如果有,别错过获取准确答案的机会,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帮你清晰了解恶意透支相关的法律知识。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