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诈骗金额在多少以下才有可能被取保候审
取保候审与诈骗金额无绝对对应关系。只要符合相关法定情形,无论诈骗金额多少都有可能取保候审。
根据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都可以取保候审。不过实践中,诈骗金额较小、情节较轻的案件,申请取保候审相对更容易获批。
二、诈骗金额在多少以上会被判缓刑
诈骗案件能否判缓刑,并非单纯取决于诈骗金额,还需结合其他情节判断。
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般来说,诈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若满足上述条件,有机会判缓刑。而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认定为数额较大,但各地标准可能存在差异。不过若诈骗情节恶劣,即便金额刚达数额较大标准,也可能无法适用缓刑。
三、诈骗金额在多少钱可以立案侦查
一般来说,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达到诈骗罪立案标准,公安机关会予以立案侦查。不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上述规定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并报最高法、最高检备案。此外,若诈骗数额未达标准,但存在发送诈骗信息五千条以上、拨打诈骗电话五百人次以上等情形,也会立案追诉。
当探讨诈骗金额在多少以下才有可能被取保候审时,需明确这并非单纯由金额决定。除金额外,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是否有自首立功表现、对社会的危害性等都是重要考量因素。即便诈骗金额未达某一特定数值,但具有如积极退赃退赔、真诚悔罪等情节,也可能获得取保候审的机会。而对于诈骗金额在不同区间对应的取保候审可能性及相关法律细节,您是否还有疑问呢?若您想深入了解,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