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同财产如何认定和分割
1.婚姻存续期间财产大多属共同财产,像工资、收益、继承受赠财产等。
2.认定共同财产要结合取得时间和资金来源。婚后用共同财产买房,即便只登记一人,也是共同财产;婚前个人财产的孳息和自然增值,通常仍是个人财产。
3.分割共同财产先协商,协商不成法院按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辜方原则判。若一方隐匿、转移财产,分割时可少分或不分。家庭土地承包权益受法律保护。
二、共同财产如何对抗第三人
1.共同财产对抗第三人,得证明其知道财产为共有且有恶意。若第三人与擅自处分者串通损害他人权益,处分行为无效,受损方可追回财产。
2.若第三人不知情且满足善意取得条件,可获财产所有权,受损方只能找擅自处分者索赔。
3.实际中要保留财产共有的证据,发现擅自处分,及时采取法律措施维护权益,如申请财产保全、确认处分无效。
三、共同财产如何对抗抵押权
1.若抵押权人非善意取得,也就是设立抵押时知道或该知道财产属共同且未获全体共有人同意,其他共有人能主张抵押合同无效,以此对抗抵押权。
2.若抵押权人构成善意取得,其他共有人不能直接对抗抵押权,但可要求擅自抵押的共有人赔偿。
3.实践中,可收集财产为共同、抵押未经全体同意、抵押权人非善意的证据,通过协商或诉讼维权。
当探讨共同财产如何认定和分割时,有诸多要点需明晰。除了明确哪些财产属于共同财产范畴,分割方式也至关重要。例如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的工资、奖金等收入通常属于共同财产。而分割时,一般会遵循均等原则,但也会考虑照顾子女、女方权益等因素。若涉及房产等大额财产,分割会更为复杂。对于共同财产认定和分割后的财产过户手续、新的产权归属等后续问题,您是否存在疑问呢?若有困惑,不要迟疑,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