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效力 > 合同无效是否需赔偿可得利益

合同无效是否需赔偿可得利益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1.15 · 1239人看过
导读:合同无效一般无需赔偿可得利益。因为合同无效自始无法律约束力,不存在可得利益基础。《民法典》规定合同无效后,财产应返还或折价补偿,损失通常指信赖利益损失。但一方恶意磋商致合同无效造成可得利益损失的,可能担责,此为特殊情形。
合同无效是否需赔偿可得利益

一、合同无效是否需赔偿可得利益

合同无效一般无需赔偿可得利益。 可得利益是指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而合同无效是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意味着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并未合法存在,不存在基于有效合同履行而产生可得利益的基础。 根据《民法典》规定,合同无效后,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这里的损失通常是指信赖利益损失,即当事人因信赖合同有效而进行准备工作所遭受的损失,而非可得利益损失。 不过,若一方恶意磋商致合同无效,给对方造成可得利益损失的,可能需承担赔偿责任,但这是特殊情形。

二、合同无效是否须承担违约责任

合同无效无需承担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违约责任是合同当事人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其前提是合同合法有效。 当合同被认定无效,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也就不存在有效的合同义务,自然不产生违约责任。不过,合同无效可能产生其他法律后果。比如,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合同无效虽无违约责任,但可能基于过错承担返还财产、折价补偿及赔偿损失等责任。

三、合同无效是否不会发生损害赔偿

合同无效并非不会发生损害赔偿。依据《民法典》规定,合同无效后,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由此所受到的损失;各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当合同被认定无效,若一方当事人存在过错,如恶意欺诈胁迫对方签订合同,或故意隐瞒重要事实等,导致对方遭受损失,受损失方有权要求过错方赔偿。比如因合同无效致使受损失方为履行合同支出了费用、失去了交易机会等,过错方需赔偿这些损失。 所以,合同无效时,若存在过错方并给对方造成损失,就会发生损害赔偿问题。

在探讨合同无效是否需赔偿可得利益时,我们明确了一些关键要点。然而,实际情况往往更为复杂。比如,如果合同一方因信赖合同有效而进行了特定的准备工作,因合同无效遭受了额外损失,这部分损失是否能纳入可得利益赔偿范畴呢?又或者,当合同无效是由于双方都存在过错时,可得利益赔偿该如何认定和划分责任呢?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思考。若你对合同无效时可得利益赔偿的具体情形、计算方式等还有疑问,不要错过获取专业解答的机会,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资深法律专家将为你精准剖析,化解困惑。

网站地图
更多

合同效力最新文章

遇到合同效力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