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肇事逃逸后多久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肇事逃逸后多久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1.15 · 1710人看过
导读:肇事逃逸后是否追究刑事责任受追诉时效限制,时效长短依可能判处的最高刑而定。法定最高刑不满五年的,追诉时效五年;五年以上不满十年的,追诉时效十年;十年以上的,追诉时效十五年。肇事逃逸情节不同,对应不同追诉时效。此外,在公检法立案侦查或法院受理案件后逃避侦查或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限制。
肇事逃逸后多久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一、肇事逃逸后多久不再追究刑事责任

肇事逃逸后是否追究刑事责任受追诉时效限制,其长短取决于可能判处的最高刑:法定最高刑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为五年。若肇事逃逸情节较轻,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追诉时效是五年。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为十年。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为十五年。肇事逃逸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可能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追诉时效是十年;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追诉时效是十五年。 需注意,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

二、肇事逃逸后自首一般拘留几天

肇事逃逸后自首的拘留时长需分情况判断。 若逃逸情节较轻,不构成犯罪,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可处十五日以下拘留。通常实践中可能拘留几日到十日左右,具体由公安机关根据实际案情裁量。 若逃逸构成犯罪,如造成一人以上重伤,负事故全部或者主要责任且逃逸的,构成交通肇事罪。这种情况下不是单纯的行政拘留,而是刑事拘留。刑事拘留一般不超过37天,之后可能会被逮捕,进入刑事诉讼程序,最终由法院定罪量刑自首可从轻或减轻处罚,但具体量刑要结合犯罪事实、情节等综合判定。

三、肇事逃逸后双方和解交警怎么处理

肇事逃逸后双方和解,并不影响交警对逃逸行为的处理。交通肇事逃逸属于严重违法行为,即使双方就民事赔偿达成和解,交警仍会依法追究逃逸者的行政责任。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若逃逸构成犯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且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 交警会依据事故的具体情况展开调查,如现场勘查、询问当事人等。若认定逃逸事实,会按法定程序作出处罚决定。而双方和解的情况,可作为处理时的一个情节予以考虑,但不能免除逃逸者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肇事逃逸后多久不再追究刑事责任,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一般来说,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不再追诉;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不再追诉。但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要是你对肇事逃逸相关法律规定还有其他疑问,比如逃逸后自首如何认定、怎样减轻处罚等,别错过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详细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

交通肇事最新文章

遇到交通肇事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