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事人约定违约金应当注意哪些
当事人约定违约金时,首先要确保约定内容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否则约定可能被撤销。违约金数额应合理,过分高于或低于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当事人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调整。一般来说,若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可能被认定为过高。
此外,违约金约定应明确具体,包括违约情形、违约金数额或计算方式等,避免模糊不清引发争议。同时,约定的违约金需以违约行为为前提,没有违约行为则无需支付。当事人还可根据合同性质和特点,合理设定不同类型违约情形下的违约金,以保障合同顺利履行。
二、当事人约定不得抵销的怎么办
根据《民法典》规定,当事人约定不得抵销的债务,应当依约定执行。若一方擅自抵销,构成违约,需承担违约责任。
若该约定系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那么此约定有效。债权人或债务人在约定不得抵销的情形下仍主张抵销,另一方可以拒绝,并要求其继续履行债务。若因擅自抵销造成损失,受损方有权要求赔偿。不过,若第三人对债务享有合法权益,当事人之间有关不得抵销的约定不得对抗该第三人。
三、当事人约定免除产品产销者责任的协议有效吗
当事人约定免除产品产销者责任的协议一般无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法律,合同中免除造成对方人身损害、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条款无效。产品质量关乎消费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产品产销者负有保证产品质量合格、不存在危及人身与财产安全不合理危险等法定义务。
若当事人约定免除产品产销者因产品缺陷致消费者人身损害或因故意、重大过失造成消费者财产损失的责任,这种约定违背了法律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应认定无效。不过,若协议免除的是产销者一些轻微违约且不涉及人身与重大财产安全的责任,可能会部分有效,但需具体结合实际情况判断。
当事人约定违约金时,除了要明确违约金的具体数额或计算方式,还有诸多要点需留意。比如,要考虑违约行为可能造成的实际损失,违约金不宜过高或过低,否则在司法实践中可能面临调整。同时,需关注违约金条款与其他相关合同条款的关联性和协调性,确保整个合同体系严谨合理。另外,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若情况发生变化,是否有调整违约金的合理机制也很关键。倘若您对约定违约金的具体操作、效力认定等仍有疑问,不要迟疑,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精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