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解除后是否可主张可得利益
合同解除后能否主张可得利益,需分情况判断。
如果是因违约导致合同解除,守约方通常可主张可得利益赔偿。根据《民法典》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可得利益是合同正常履行时守约方能够获取的预期收益。
但若是因不可抗力、情势变更等非违约原因导致合同解除,一般不能主张可得利益赔偿。因为这些情况下不存在违约行为,不可归责于任何一方。
需注意,主张可得利益赔偿要遵循可预见规则,即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二、合同解除后有赔偿金吗
合同解除后是否有赔偿金需分情况判断。
若合同因一方违约而解除,守约方有权要求违约方支付赔偿金。根据《民法典》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造成对方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约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应当预见到的因违约可能造成的损失。
若合同是协商一致解除,且双方在解除协议中约定了赔偿金,违约方需按约定支付;若未约定,则通常无赔偿金。
若合同因不可抗力等不可归责于双方的原因解除,一般不存在违约赔偿,双方互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合同解除后赔偿情况有哪些
合同解除后赔偿情况主要如下:
1.协议解除:若当事人协商一致解除合同,赔偿依协议而定。双方可在解除协议中约定赔偿方式、金额等,遵循意思自治原则。
2.法定解除:因不可抗力:致合同目的不能实现而解除,一般双方互不承担赔偿责任,但迟延履行方在迟延期间发生不可抗力的除外。违约解除:因一方违约导致合同解除,违约方需赔偿对方损失,包括直接损失和可得利益损失。比如买卖合同中,卖方违约不交货,买方解除合同,卖方要赔偿买方已付货款及因无法及时获得货物而错过的交易利润等损失。
在探讨合同解除后是否可主张可得利益这个问题时,我们明确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判定标准。合同解除后,并非一概不能主张可得利益。若符合法定情形,受损方有权就此提出主张。比如在因违约导致合同解除的情况下,受损方的可得利益损失通常是可以得到合理考量的。但具体的认定和计算较为复杂,会综合多方面因素。若您对合同解除后如何准确主张可得利益,以及相关的举证责任、赔偿范围界定等还有疑问,不要错过获取专业解答的机会。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剖析,为您的权益保驾护航。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