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损害赔偿 > 人身侵权 > 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办法有哪些规定

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办法有哪些规定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0.17 · 1792人看过
导读:死亡赔偿金计算办法:以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标准,一般计算二十年。六十周岁以上年龄每增一岁计算年限减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按五年算。确定赔偿基数依受害人身份。有被扶养人还需计算相关费用,目的是给予近亲属恰当经济补偿,保障其生活权益。
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办法有哪些规定

一、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办法有哪些规定

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办法主要如下:

首先,通常以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标准。

一般按二十年进行计算。

然而,当受害人年龄在六十周岁以上时,年龄每增加一岁,计算年限就减少一年;

要是七十五周岁以上,就按五年来计算。

值得注意的是,确定赔偿基数时,要依据受害人的身份,即其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

倘若受害人有被扶养人,那么还需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等相关费用。

这些规定的目的在于,对因他人死亡而遭受损失的近亲属给予恰当的经济补偿,从而保障他们在生活等方面的权益。

二、死亡赔偿金赔偿标准如何计算

死亡赔偿金的计算标准一般是这样的:

首先,是以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依据。

这里要明确,这个标准是固定的,按二十年作为一个基本计算年限。

不过,要是年龄达到了六十周岁以上,那每增加一岁,计算年限就会减少一年;

要是七十五周岁以上,就直接按五年来计算了。

比如说,假设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5万元,而死者的年龄是65岁。

那计算他的死亡赔偿金时,就应该是5万乘以(20(6560)),也就是75万元。

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年龄的差异会对死亡赔偿金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同的地区,这个计算标准可能会不一样。

而且在个别特殊的情况下,可能还需要考虑其他一些因素。

所以,在具体处理每一个案件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准确的计算和妥善的处理,确保死者家属能够得到合理的赔偿。

三、死亡赔偿金不还怎么起诉

1.起诉材料筹备:备好起诉状,还有像死亡证明、赔偿协议之类的相关证据,以及原被告的身份证明哦。

2.管辖法院明确:通常是被告住所地或者侵权行为地的法院来管辖案件呢。

3.起诉进行立案:把准备好的那些材料提交给法院,法院会查验材料是否满足立案条件,符合的话就会立案。

4.传票送达事宜:法院立案后会把传票等法律文书送到被告手里,让被告知道自己被起诉

5.庭审准备工作:原告得准备好庭审时的陈述和证据,并且要按时参加庭审哦。

6.庭审具体流程:双方会依次进行陈述、举证、质证以及辩论等环节呢。

7.判决最终下达:法院依据庭审的情况作出判决,要是被告输了,就得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8.判决执行跟进:要是被告不主动履行判决,原告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哦。

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办法有着明确规定,它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死者的年龄、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等。但计算并非简单机械,不同情况有不同考量。例如,对于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计算标准就有所差异。而且在计算过程中,还涉及到一些具体的公式和计算时段的确定。若你对死亡赔偿金的计算办法仍有疑问,比如不清楚不同年龄段的具体计算细节,或者在计算标准适用上有困惑,不要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精准解答,帮你理清其中的复杂规定。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