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事故解除后能起诉吗
交通事故“解除”表述不准确,若已达成赔偿协议等并履行,通常视为对纠纷的处理。但存在特殊情况仍可起诉。
一般而言,若达成协议时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或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协议,受损方可行使撤销权,撤销协议后起诉。另外,如果协议履行中发现新的损失或赔偿项目当时未考虑到,也可就新增部分起诉。
起诉需注意诉讼时效等问题。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所以要综合具体情况判断是否有起诉的必要及可行性。
二、交通事故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是什么
交通事故中解除取保候审的条件主要有:一是案件侦查终结,经侦查,认为犯罪嫌疑人不构成犯罪、不应追究刑事责任或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二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取保候审规定,已交纳保证金的,没收部分或者全部保证金,并且区别情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监视居住、予以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三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发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强制措施不当的,应当及时撤销或者变更,包括解除取保候审。
三、交通事故解除后能起诉吗
交通事故责任认定后,若因该事故产生的人身损害赔偿、财产损失赔偿等纠纷,在诉讼时效内是可以起诉的。
一般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例如,事故发生后,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但之后发现有新的损失未处理,或者当时的赔偿协议显失公平等,在诉讼时效内均可向法院起诉主张权利。起诉时需准备好事故认定书、病历、损失清单、调解协议等相关证据材料,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交起诉状并立案。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及庭审情况进行审理判决。
需注意,不同地区法院对案件管辖可能有具体规定,且应严格遵守诉讼时效,避免权利得不到法律保护。
交通事故解除后能起诉吗?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一般情况下,交通事故处理完毕后仍有可能起诉。比如,如果当时未发现一些潜在的伤害,后续因这些新发现的伤害产生了费用,就可以就相关损失再次起诉要求赔偿。又或者,对于责任划分有了新的证据或看法,也能够通过法律途径来重新确定责任。倘若你对交通事故解除后的起诉相关事宜,如诉讼时效、证据准备等存在疑问,不要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律师会为你详细解答,帮你明晰法律流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