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头承诺的赠与有效吗
1.口头承诺的赠与在特定情形下是有效的。赠与合同属诺成合同,通常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合同就成立了。只要赠与人具备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承诺是其真实意思,且不违反法律和公序良俗,那么口头承诺的赠与就是有效的。
2.但对于像不动产这类特殊赠与财产,在未办理登记前,赠与人能撤销赠与。而涉及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比如救灾、扶贫等,赠与人不能随意撤销,若不交付赠与财产,受赠人可要求交付。
3.若发生争议,受赠人要证实口头赠与事实存在,往往会面临不小的举证难题。
二、口头承诺的工资不兑现怎么办
要是口头说的工资没给兑现,先想法收集证据。像和单位聊工资的录音、聊天记录,工作证、考勤记录、同事给的证明,都能帮着证明这事儿。
接着和单位协商,把对方对工资承诺的话,用书面或者录音的方式留下来。要是谈不拢,能找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他们能要求单位改正。也可以直接去申请劳动仲裁,要回应得的工资。
要是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在规定时间内还能向法院起诉。全程都得通过合法途径维权,保证证据合法有效。
三、口头承诺的财产有法律效力吗
关于口头承诺财产的法律效力问题,具体情况如下:
1.有效条件:
口头承诺在符合法律规定的形式要件和实质要件时具有法律效力。
这意味着双方必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意思表示要真实,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况;
同时,承诺内容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例如,成年人在清醒状态下,自愿承诺将自己的合法财产给予他人,且不违背法律,这种口头承诺就是有效的。
2.举证难题:
口头承诺存在难以举证的问题。
在发生纠纷时,由于缺乏书面记录,很难证明承诺的真实性以及具体内容。
而书面合同等书面形式的承诺,能清晰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需要时也更容易提供证据。
3.风险防范:
对于涉及重大财产利益的口头承诺,为避免后续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建议尽量转化为书面形式。
总之,口头承诺财产的法律效力需根据具体情形判断。
当探讨口头承诺的赠与是否有效时,有诸多要点值得关注。比如,仅有口头承诺,没有其他证据佐证,在认定赠与效力上可能会存在困难。还有,若受赠人基于对口头承诺的信赖已做出了一定行为,这又会对赠与的有效性产生影响。另外,赠与人在承诺后经济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履行赠与义务显著困难,也可能影响赠与的有效性。你是否在口头承诺赠与方面遇到了问题或困惑呢?要是对于口头承诺赠与的有效性判断、相关证据收集或者其他关联问题仍有疑问,不要迟疑,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