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金融诈骗辩护 > 假装公检诈骗罪如何判

假装公检诈骗罪如何判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10.05 · 1696人看过
导读: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构成招摇撞骗罪,若骗财数额较大则构成诈骗罪,择一重罪处罚。招摇撞骗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等,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诈骗罪依数额量刑,数额较大处三年以下等。具体量刑依案件实际情况,由法院综合判定,不同情形下两罪量刑有明确规定。
假装公检诈骗罪如何判

一、假装公检诈骗罪如何判

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实施诈骗,构成招摇撞骗罪;若骗取财物数额较大,则构成诈骗罪,择一重罪处罚

招摇撞骗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诈骗罪量刑依数额而定,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具体量刑需结合案件实际情况,由法院综合判定。

二、假装公检法实施诈骗会面临啥刑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若冒充人民警察招摇撞骗的,依照前款的规定从重处罚。这里的假装公检法实施诈骗,符合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情形。具体量刑会综合考虑犯罪情节诈骗金额、造成的后果等因素。比如诈骗金额巨大、给被害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或恶劣社会影响等,都可能导致更重的刑罚。一旦发现此类诈骗行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让犯罪分子受到应有的惩处。

三、冒充公检法诈骗会承担怎样的后果

冒充公检法诈骗是严重违法犯罪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冒充身份等手段实施诈骗,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分别认定为“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量刑会根据数额和情节而定,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此外,还可能面临追缴违法所得、退赔被害人损失等后果。

在了解假装公检法诈骗的相关问题时,我们清楚了这种诈骗手段的危害及法律规定。那么,当遭遇此类诈骗后,如何尽可能挽回损失呢?首先要第一时间保留好所有与诈骗相关的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记录等,这对后续警方破案及追赃挽损至关重要。其次,及时向警方报案,配合警方的调查,提供详细准确的信息,以便警方尽快锁定嫌疑人。另外,若因诈骗导致个人信用受损,也需要及时采取措施修复。你是否对假装公检法诈骗后的这些问题存在疑惑呢?若有,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提供精准解答。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