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头约定有没有算数
口头约定在符合一定条件时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根据《民法典》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只要口头约定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且能够确定合同主要内容的,该口头约定即成立并生效。
不过,在证明口头约定存在及具体内容时可能存在困难。建议尽量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若只能是口头约定,要注意留存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通话录音、证人证言等,以便在发生纠纷时能有力证明约定的存在及具体条款,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口头约定在法律上是否具有效力
口头约定在法律上一般是具有效力的。根据《民法典》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可以采用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只要口头约定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内容不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和公序良俗,且当事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该约定就有效。
比如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交易,像在路边摊买水果,双方对价格、数量等达成的口头约定就具有法律效力。但相较于书面合同而言,口头约定在证明合同关系及合同内容方面存在一定难度。一旦发生纠纷,往往需要更多证据来佐证约定的存在及具体内容,如证人证言、视听资料等。所以,能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的,尽量采用书面形式,以降低法律风险。
三、口头约定怎样才能在法律上生效
口头约定若要在法律上生效,需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当事人具有相应民事行为能力,无行为能力人订立的口头约定无效。其次,意思表示真实,不存在欺诈、胁迫等情形。再者,内容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在证明口头约定存在及内容方面,有一定难度。比如,可通过收集在场证人证言、双方后续履行行为及相关聊天记录等作为证据。若能形成完整证据链证明口头约定存在且符合生效要件,那么该口头约定在法律上有效。但相比书面合同,口头约定举证较困难,所以重要事项尽量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以降低法律风险,更有力保障自身权益。
在探讨口头约定有没有算数这个问题时,我们了解到它在很多情况下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口头约定都毫无争议。比如在一些复杂的商业合作口头约定中,若一方事后反悔,另一方该如何举证呢?还有在涉及较大金额的借贷口头约定里,如果到期对方不认账,又该如何维护自身权益呢?这些都是围绕口头约定可能衍生出的棘手问题。倘若你对口头约定的效力认定、举证方式或者权益维护等方面存在疑问,不要迟疑,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帮你理清其中的法律脉络。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