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盗窃无罪案件怎么判
若经审理认定盗窃行为不构成犯罪,应依据相关法律规定作出无罪判决。
根据刑事诉讼法,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若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应当作出无罪判决;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一旦作出无罪判决,被告人应立即被释放。此前若存在错误羁押等情况,被告人还可依法申请国家赔偿。同时,作出无罪判决后,若公诉机关认为判决有误,可在法定期间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抗诉。
二、盗窃无罪情形下法院会如何判
盗窃若存在无罪情形,法院不会对其按盗窃罪判刑。无罪情形包括多种,如未达刑事责任年龄(如不满12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盗窃)、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盗窃且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等。
若符合这些无罪情形,法院会作出无罪判决。如属情节显著轻微,法院可依据《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作出不起诉决定,终结诉讼程序;若已起诉到法院,法院应根据事实和法律,判决被告人无罪,解除对其的羁押等强制措施。总之,在盗窃无罪情形下,法院不会按盗窃罪对被告人定罪量刑,而是宣告其无罪。
三、盗窃有罪时法院会依据啥来判
法院判定盗窃罪量刑时,主要依据以下方面:
首先是盗窃数额。这是重要考量因素,数额较大、巨大、特别巨大对应不同量刑幅度。一般来说,达到当地规定的数额较大标准,如一千元至三千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至五十万元以上,分别在不同区间量刑。
其次是犯罪情节。包括是否为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等,这些情节会加重处罚。
再者是犯罪嫌疑人的认罪态度。如实供述、积极退赃退赔等表现,可酌情从轻处罚。
另外,是否有自首、立功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也会对判决产生影响。综合各方面因素,法院依据法律规定作出公正判决,以实现罪责刑相适应。
当我们了解到若经审理认定盗窃行为不构成犯罪应作出无罪判决时,其实这里面还有不少值得深入探讨的要点。比如,被告人申请国家赔偿的具体流程和所需材料是怎样的,如何能更顺利地获得应有的赔偿。还有,公诉机关提起抗诉后,整个案件后续的审理程序以及对被告人会产生哪些新的影响。你是否对这些围绕盗窃行为无罪判决后的相关问题存有疑问呢?如果有,别错过解开疑惑的机会,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