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犯罪能否作为前科
①未成年人犯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视为前科。
②根据法律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此情形下,犯罪记录会被视为前科。
③但对于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犯罪记录被封存的,不得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的除外。
④所以,未成年犯罪是否作为前科,要根据具体犯罪情况和法律规定来判断。
二、未成年犯罪如何不公诉
未成年犯罪并非一概不公诉。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
此外,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同时,若未成年犯罪时不满十六周岁,且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也不会被提起公诉。
总之,未成年犯罪是否不公诉需综合考量犯罪情节、年龄、悔罪表现等多方面因素,依据法律规定和具体案件情况来判定。
三、未成年犯罪检察院怎么办
对于未成年犯罪,检察院会遵循特殊的办案程序。首先,严格落实社会调查制度,全面了解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成长经历、犯罪原因等情况,以便精准帮教。在审查逮捕环节,会综合考量其社会危险性,尽量采取非羁押措施,保障其正常生活学习。审查起诉时,会根据犯罪事实和情节,作出是否起诉的决定。对于情节轻微的,可能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决定,设定考验期。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考验期内遵守规定,期满后就不再起诉。同时,检察院还会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心理疏导等工作,帮助涉罪未成年人更好地回归社会,最大程度教育挽救他们,体现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和关爱,贯彻“教育、感化、挽救”方针。
当我们探讨未成年犯罪能否作为前科时,要知道这一情况较为特殊。虽然未成年犯罪有专门的法律规定和处理机制,但犯罪记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对其未来产生影响。比如在升学、就业等方面,某些单位或学校可能会对此有所考量。而且随着未成年人成长,其犯罪记录的后续影响也会不断变化。那到底这种影响具体如何界定,后续又有哪些相关政策呢?若你对未成年犯罪记录的相关问题,像其封存规定、对未来生活具体影响等还有疑问,不要迟疑,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