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损害是否医疗事故
医疗损害不一定就是医疗事故。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判断是否为医疗事故,需看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是否存在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且该行为与患者的人身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如果只是存在医疗损害,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没有过错,或者损害与过错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就不能认定为医疗事故。
在实践中,需通过医疗事故鉴定等程序来确定是否构成医疗事故。若患者认为自己受到了医疗损害,可及时与医疗机构协商解决,或通过法律途径寻求救济。
二、医疗损害责任该如何认定
医疗损害责任认定需综合考量多方面因素。首先是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是否存在过错,这包括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
其次,要看该过错与患者所受损害之间有无因果关系。比如患者术后出现异常状况,需判断是否因医生手术操作失误或护理不当导致。
再者,需明确患者遭受了何种损害后果,如身体伤残、功能障碍、病情加重等。
在认定时,一般由患者承担初步举证责任,证明到医疗机构就诊及受损害事实。医疗机构则需举证证明自己无过错,否则可能承担医疗损害责任。若经专业鉴定,认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且与损害有因果关系,医疗机构就要依法对患者的损害给予赔偿,赔偿范围涵盖医疗费、误工费、残疾赔偿金等多项费用。
三、医疗事故责任程度是怎样划分的
医疗事故责任程度主要分为以下几种:完全责任:指医疗事故损害后果完全由医疗过失行为造成。主要责任:医疗过失行为起主要作用,损害后果大部分由其导致。次要责任:医疗过失行为起次要作用,造成的损害后果占比较小。轻微责任:医疗过失行为对损害后果起轻微作用。
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专家会综合分析医疗过失行为在导致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作用、患者原有疾病状况等因素,判定责任程度,以此作为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重要依据。
在面对医疗损害的情况时,大家一定要清楚医疗损害不一定等同于医疗事故。判断二者的关键在于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无违反相关规定,以及行为与损害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而实践中要通过专业鉴定程序来明确。那么,如果对医疗事故鉴定的具体流程不了解,或者不知道在协商解决时如何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该怎么办呢?别担心,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您详细解答这些疑问,助您在遇到医疗相关问题时能更妥善地处理。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