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合同事务 > 合同终止 > 法律中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是什么

法律中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是什么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5.27 · 2137人看过
导读: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由合同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满足合同约定的特定情形或事件,一方或双方有权解除合同,如特定日期未完成任务、出现违约行为等。这些条件需明确、具体且合法。享有解除权的一方可发解除通知行使权利,合同自通知到达时解除,同时约定不能违反法律法规强制性规定,否则无效。
法律中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是什么

一、法律中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是什么

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通常由合同双方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一般来说,只要满足合同中所约定的特定情形或事件,一方或双方就有权解除合同。比如约定在某一特定日期未完成某项任务则可解除合同,或者约定出现某种违约行为即触发解除权等。这些条件必须是明确、具体且合法的。一旦满足约定的解除条件,享有解除权的一方可通过向对方发出解除通知等方式行使解除权,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但需注意,约定的解除条件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否则该约定可能无效。

二、法律里法定解除合同的条件有哪些

依据《民法典》,法定解除合同条件如下: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此时双方均有解除权。例如地震致工厂损毁无法交付货物,双方可解除合同。

2.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对方可解除合同。如卖家明确告知买家不发货。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比如租客经房东催告仍不付租金。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如交付的产品质量严重不合格,无法使用。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如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随时解除。

三、法律上法定解除合同的条件有哪些

根据《民法典》规定,法定解除合同的条件如下:

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此时双方均享有解除权。

2.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对方可解除合同。

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另一方有权解除。

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相对方可以解除。

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但应在合理期限前通知对方。

当探讨法律中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是什么时,我们深入了解了相关规定。其实,除了已阐述的条件外,在实践中还有一些要点需注意。比如,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成就后,解除权人必须在合理期限内行使解除权,否则可能丧失该权利。而且,解除合同的通知到达对方时,合同才会真正解除。若在解除过程中产生争议,双方可能需要通过协商、仲裁诉讼等方式来确定解除是否有效。你是否在合同解除方面还有其他疑问呢?如果对约定解除合同的条件适用、解除程序等问题仍感困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为你详细解答。

网站地图
更多

合同终止最新文章

遇到合同终止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