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赔偿范围一般包括哪些方面
医疗赔偿范围一般涵盖以下几方面:
医疗费:根据诊疗需要实际支出的费用。
误工费:因就医导致的误工损失。
护理费:护理人员的劳务费用。
交通费:就医产生的交通费用。
住宿费:外地就医合理的住宿开支。
住院伙食补助费:参照当地标准给予。
必要的营养费:依医嘱确定。
残疾赔偿金:适用于造成残疾的情况。
残疾辅助器具费:因残疾需配置的器具费用。
丧葬费:用于丧葬事宜。
被扶养人生活费:死者生前扶养的人的生活费用。
死亡赔偿金:导致患者死亡的赔偿项目。
精神损害抚慰金:给予患者精神上的抚慰。
具体赔偿范围和数额需依实际医疗纠纷情况,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确定。
二、医疗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如何判定
在医疗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判定需综合多方面因素。
首先,依据《民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造成患者人身权益损害且后果严重,患者或其近亲属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判定时考虑:一是侵权人的过错程度。若医疗机构故意或重大过失致损,赔偿数额通常较高;一般过失的,赔偿会相对少。二是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比如恶意隐瞒病情等恶劣手段,赔偿数额会受影响。三是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造成患者伤残、死亡或严重精神障碍的,精神损害赔偿数额会高;若损害后果轻微,可能不支持精神损害赔偿。四是侵权人的获利情况。若医疗机构因侵权行为获利,会影响赔偿数额。五是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
具体数额由法官根据上述因素酌定。
三、医疗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有何规定
在医疗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相关规定如下:
根据《民法典》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因医疗侵权行为致患者生命权、健康权等人身权益受损并造成严重精神损害的,患者或其近亲属有权请求精神损害赔偿。
判断是否为严重精神损害,法院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赔偿数额确定需考量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害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等。
通常患者要证明医疗行为存在过错、该过错与精神损害有因果关系。若患者死亡,其配偶、父母和子女可作为原告索赔;没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其他近亲属也可索赔。
当探讨医疗赔偿范围一般包括哪些方面时,除了常见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还有一些易被忽略的拓展情况。例如,若因医疗问题导致受害人残疾,后续的残疾辅助器具费也是赔偿范围之一,它能帮助受害人提高生活自理能力。而且,因康复护理、继续治疗实际发生的必要的康复费、护理费、后续治疗费同样在赔偿范畴。另外,若造成受害人死亡,还会涉及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等赔偿。您是否在医疗赔偿方面遭遇难题呢?如果对于医疗赔偿的计算方式、赔偿期限等问题还有疑问,别迟疑,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业法律人士为您解惑。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