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诉讼 > 未成年犯罪如何不公诉起诉

未成年犯罪如何不公诉起诉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4.16 · 1742人看过
导读:未成年犯罪并非都不被公诉。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犯罪,可能判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且有悔罪表现的,检察院可附条件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为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期间未成年人要遵守多项规定。表现良好期满后检察院作不起诉决定,罪行严重、不符条件的仍会被公诉。
未成年犯罪如何不公诉起诉

一、未成年犯罪如何不公诉起诉

未成年犯罪并非都不被公诉。根据法律规定,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

附条件不起诉考验期为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在此期间,未成年人需遵守相关规定,如遵守法律法规,服从监督;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按照考察机关的要求接受矫治和教育等。

若考验期内表现良好,期满后检察院将作出不起诉决定。不过,对于罪行严重、不符合条件未成年人犯罪,仍会依法提起公诉

二、未成年犯罪不公诉后受害人权益怎保障

未成年犯罪不公诉,可从以下途径保障受害人权益:

刑事和解赔偿:若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而不公诉,受害人可依据和解协议获得赔偿。

民事诉讼索赔:受害人可就因犯罪行为遭受的物质损失单独提起民事诉讼。根据《民法典》,侵权人应承担侵权责任,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合理费用。

司法救助:若受害人因犯罪行为导致生活面临急迫困难,可向相关部门申请司法救助,以缓解经济压力。

三、未成年犯罪不公诉需满足哪些法律条件

未成年犯罪不起诉分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和附条件不起诉。

法定不起诉: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情形之一(如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等),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酌定不起诉: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未成年人,若悔罪态度好、犯罪情节显著轻微等,更可能适用。

附条件不起诉:对于未成年人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规定的犯罪,可能判处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符合起诉条件,但有悔罪表现的,检察院可以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

当探讨未成年犯罪如何不公诉起诉时,除了关注不起诉本身,与之紧密相关的后续影响也值得了解。一方面,即便未成年犯罪最终未被起诉,其犯罪记录虽会封存,但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能会被查询,比如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另一方面,对未成年犯罪的处理往往会配套有观护帮教等措施,这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回归社会,预防再次犯罪。你是否对未成年犯罪案件中记录封存的具体范围、观护帮教的具体内容等存在疑问呢?如果对于未成年犯罪不公诉起诉的更多细节,以及上述相关拓展问题还有困惑,别错过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让专业法律人士为你解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