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金融保险 > 银行纠纷 > 贷款假资料有什么后果

贷款假资料有什么后果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4.15 · 2656人看过
导读:使用假资料贷款在民事和刑事层面均有严重后果。民事方面,金融机构若发现用假资料贷款,贷款合同可能被判定无效或撤销,机构有权提前收回贷款,贷款人需返还已放款并承担违约责任,如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刑事层面,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贷,数额较大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或贷款诈骗罪,刑罚根据数额和情节而定,切勿用假资料贷款。
贷款假资料有什么后果

一、贷款假资料有什么后果

民事方面,要是金融机构发现你用假资料贷款,贷款合同可能因欺诈被判定无效或能撤销。人家有权提前收回贷款,让你返还已放款,还得承担违约责任,像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

刑事层面,要是抱着非法占有的心思,用假资料骗金融机构贷款,数额较大,可能构成骗取贷款罪贷款诈骗罪。前者一般判三年以下徒刑拘役,还可能并罚或单处罚金;后者处罚更重,数额较大就处五年以下徒刑或拘役,还得并处罚金。数额越大情节越严重,刑罚越重,千万别用假资料贷款。

二、用假资料贷款会面临哪些法律责任

用假资料贷款可能面临民事和刑事两类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

贷款机构有权解除贷款合同,要求借款人提前偿还全部贷款本息。若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机构可通过民事诉讼追讨欠款,借款人还需承担逾期利息、违约金等费用。

刑事责任

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假资料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数额较大的,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根据《刑法》规定,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

三、使用贷款假资料会面临哪些法律处罚

使用贷款假资料可能面临多方面法律处罚。

从民事角度,根据《民法典》,这种行为构成欺诈。贷款机构有权请求法院撤销贷款合同,贷款人需返还贷款本金及利息,还可能要承担违约责任、赔偿贷款机构损失。

从刑事角度,若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假资料骗取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数额较大的,可能触犯贷款诈骗罪。依据《刑法》,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没收财产。

当探讨贷款假资料有什么后果时,除了大家熟知的贷款会被拒、影响个人征信外,还有更为严重的法律后果。使用贷款假资料可能构成贷款诈骗罪,一旦被认定,会面临刑事处罚,根据犯罪情节轻重,可能会被处以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此外,即便未达到犯罪标准,贷款机构也可能通过民事诉讼要求借款人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损失。若你在贷款过程中遇到了假资料相关的问题,或者对贷款假资料的法律界定、后续处理有疑问,不要错过解决问题的机会。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会为你解惑。

网站地图
更多

银行纠纷最新文章

遇到银行纠纷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