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经营 > 公司经营纠纷 > 商业欺诈怎么认定标准

商业欺诈怎么认定标准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4.02 · 1501人看过
导读:认定商业欺诈行为需符合四个标准:一是欺诈方有欺诈主观意愿,明知行为会使对方陷入错误认知仍为之;二是实施欺诈行动,如编造虚假情况、遮掩真实状况等;三是对方因欺诈产生错误认知并作出错误意愿表达;四是欺诈行为与对方错误认知及意愿表达有因果关联。符合这些标准的欺诈方要承担法律后果,如商家虚假宣传使消费者误购。
商业欺诈怎么认定标准

一、商业欺诈怎么认定标准

1.欺诈方具备欺诈的主观意愿,清楚自己的举动会让对方陷入错误认知,却依然去做。

2.采取了欺诈的行动,一般体现为编造虚假情况、遮掩真实状况或者给出具有误导性的陈述等。

3.对方因欺诈行为而产生了错误的认知,并且依据这个错误认知作出了错误的意愿表达。

4.欺诈行为与对方的错误认知以及意愿表达之间存在着因果关联。

例如,商家故意夸大产品的功效进行虚假宣传,使得消费者误以为该产品能达成特定效果从而进行购买,商家的这种虚假宣传行为就属于商业欺诈。倘若符合以上这四个标准,就能够认定为商业欺诈行为,欺诈方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二、商业欺诈的处罚法律依据是什么

商业欺诈处罚的法律依据主要有: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按消费者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或接受服务费用的三倍;金额不足五百元的,为五百元。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涉及商业欺诈的罪名如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欺诈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也有相应规制和处罚措施。

三、商业欺诈认定后需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商业欺诈认定后需承担的法律责任有民事、行政和刑事三类。

民事责任方面,依据《民法典》,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合同。欺诈方应返还财产,有过错的还需赔偿受欺诈方损失,如赔偿直接经济损失和预期可得利益损失。

行政责任上,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市场监管部门可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违法所得不足五万元的,处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吊销营业执照

刑事责任上,若构成合同诈骗罪、诈骗罪等犯罪,根据《刑法》,诈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在明确商业欺诈怎么认定标准后,我们还需知道,商业欺诈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比如,消费者若遭遇商业欺诈,有权要求撤销合同,并获得相应赔偿,以弥补损失。而对于商家而言,一旦被认定存在商业欺诈行为,不仅要面临经济赔偿,还会严重损害自身信誉,影响未来的经营发展。要是你对商业欺诈的赔偿范围、后续处理流程等还有疑问,或者不确定某些行为是否构成商业欺诈,不妨点击网页底部的“立即咨询”按钮。专业法律人士将依据具体情况,为你提供准确、详细的解答,帮你明晰权益与应对之策。

网站地图

公司经营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公司经营纠纷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公司经营纠纷最新文章

遇到公司经营纠纷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