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交通事故 > 交通肇事 > 交通肇事罪如何认定

交通肇事罪如何认定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21 · 1206人看过
导读:首先需要理解的是,我们需要明确区分交通肇事罪和无罪之间的界限。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以下两个重要因素:首先,要看行为人的主观心理状态是否存在过错。如果行为人主观上确实存在过错,那么他就可能因此构成交通肇事罪。反之,若行为人是由无法预见的原因引发的交通事故,那就不存在所谓的过错,自然也就不能认定为犯罪。其次,我们还需考虑行为人是否存在违反交通规则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交通肇事罪如何认定

一、交通肇事罪如何认定

关于如何判定交通肇事罪这一问题,我们首先需要明确的是:

(一)划分清楚交通肇事罪与非罪之间的界限。在这其中,需要特别关注和把握两点核心要素:

第一,行为人主观上是否存在过失。若行为人在主观上存在过失,那么便可能构成交通肇事罪;反之,如果行为人因为无法预见的原因引发交通事故,那么就不存在罪过,因此也就不能被认定为犯罪

第二,行为人是否存在违反交通法规的行为,以及其所导致的危害后果的严重程度。只有当行为人因为交通肇事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后果,并且对该后果负有责任时,才能够构成交通肇事犯罪。例如,尽管行为人的行为在客观上已经造成了某种危害结果,但是如果他并未违反交通管理法规,同时主观上也不存在过失,那么这种情况应该被视为交通事故中的意外事件

(二)其次,我们还需将交通肇事罪与其他几种罪行进行区分。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将交通肇事致使他人重伤或死亡的情形与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区分开来。区分的关键在于行为人的主观态度,交通肇事罪属于过失犯罪,而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则明显属于故意犯罪

2、交通肇事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界限。

3、交通肇事致使他人重伤或死亡与过失致人重伤罪、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

4、交通肇事罪与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的区别。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交通肇事罪】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

危险驾驶罪】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拘役,并处罚金:

(一)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

(二)醉酒驾驶机动车的;

(三)从事校车业务或者旅客运输,严重超过额定乘员载客,或者严重超过规定时速行驶的;

(四)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运输危险化学品,危及公共安全的。

机动车所有人、管理人对前款第三项、第四项行为负有直接责任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二、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吗

交通肇事罪乃是指行为人违反现行陆路交通管理法律规定,着手实施重大的道路交通事故,由此导致有人身受重伤乃至宣告死亡,抑或使得社会公私财产遭到巨大损失,并最终依法受到刑事追诉的犯罪行为之一。

其次,交通肇事罪属于一种过失侵犯公共安全的犯罪类型

第三点,这里所述的“过失”特指行为人对于自身可能所引发的严重交通违章行为及其潜在后果所持有的心理状态。

最后,行为人在违法违规操作的过程中或许明知道故犯,例如醉酒驾驶车辆、强行超越前方车辆、超过限速规定行使等等,然而他们却忽视了自身的违章行为有可能会引起重大事故,产生严重的后果。

尽管他们在主观上早已意识到这一点,但由于疏忽大意或是出于不当的自信,他们未能预料到,或者即使已经预见到,仍轻信能够将这些问题规避掉,最终导致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

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交通肇事罪家属不谅解怎么判

关于交通肇事罪的范畴,倘若家属未能予以谅解,那么法院在量刑过程中将会全面考虑多重因素进行判断。通常情况下,按照刑法规定,此类犯罪的法定刑期分为三档。如若涉案人员并无逃匿行为,其受到的处罚通常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然而,若能主动赔偿受害方损失且具备诚恳的认错态度等因素,他们或许能够获得从轻处理。不过,家属对于事例的态度,无疑会对量刑幅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若存在逃匿行为,则将面临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惩罚;若由于逃匿引发了人员伤亡事件,量刑区间将扩大至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在实际判决过程中,法院会充分考虑到事故责任的认定、犯罪嫌疑人的悔过表现以及是否积极赔偿损失等诸多因素。总而言之,即便家属未能谅解,犯罪嫌疑人们仍然应当全力配合司法机构工作,力争为自己创造有利于减轻刑罚程度的条件。

判定交通肇事罪需明确:一、是否过失及违反交通法规并造成严重后果。二、区分与故意杀人、伤害、危害公共安全、过失重伤、死亡及工程、责任事故罪的界限。关键在行为人主观态度及后果责任。

网站地图

交通事故专业问答普法

全部

更多#交通肇事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交通肇事最新文章

遇到交通肇事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