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敲诈勒索罪有什么规定

敲诈勒索罪有什么规定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10.20 · 2015人看过
导读:关于敲诈勒索罪的法律规定敲诈勒索罪,其基本定义在于通过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核心目的,借助威胁或压迫手段向受害者索取公私财务之违法犯罪行为。在实践中,根据敲诈勒索所得财物价值大小以及此类行为的频繁程度,将面临不同程度的法律制裁。
敲诈勒索罪有什么规定

一、敲诈勒索罪有什么规定

敲诈勒索罪之法定规定

敲诈勒索罪,其犯罪构成需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首先,行为人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其次,行为人实施了以威胁或要挟手段向受害者强行索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最后,所获取的财产必须达到法定标准,即数额较大或者实施了多次敲诈勒索行为。

根据法律规定,对于符合上述要件的犯罪行为,应判处相应刑罚

其中,敲诈勒索公私财物的金额达到法定起点,或者犯罪嫌疑人多次进行此类犯罪活动,将依法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同时还可能面临罚金处罚;若犯罪金额巨大,或者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则将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同样需要承担罚金的责任;而当犯罪金额特别巨大,或者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时,则将面临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严厉惩罚,并且仍需缴纳罚金。

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

【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界限有什么

对于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之间具体的区别,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理解和分析:

首先,二者在主观故意的内容上有所区分,抢劫罪中行为人蓄意侵害的对象明确为财产权益,而敲诈勒索罪则是以非法占有他人财产为目的,意图强迫受害者交付特定钱款或财物;

其次,依据法律规定,抢劫罪中所指控的财物必须属于动产范畴,而敲诈勒索罪的犯罪对象可以是动产,也可以是不动产等财产形态;

再次,抢劫罪通常要求被害人在现场立刻支付财物,而敲诈勒索罪则允许受害者有更为充裕的时间来考虑如何处理相关事件;

此外,抢劫罪中的威胁是以立即实施暴力、恐吓等手段为主,需要在同一时刻对被害人人身安全造成实际损害;

相较之下,敲诈勒索罪中的威胁并非即刻实施,可能会设定在未来某个时间点要求对方缴纳指定款项。

最后,抢劫罪除了使用赤裸裸的暴力或者威胁之外,还可能在瞬间侵犯到被害人的人身权利;

然而,敲诈勒索罪并不会采取类似方式,因此通常情况下不会造成对普通公民人身权益的直接侵蚀。

其发出威胁者可以是行为人本身,也可以是借助第三方力量发出。《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三、敲诈勒索罪取保候审后怎么判

关于敲诈勒索罪事例的取保候审之后的判决标准及相关要素,其复杂程度涉及诸多方面。首先,判决结果往往受到犯罪情节严重性的直接影响,这其中包含了敲诈所涉及到的金钱数额的规模、行骗者采用何种手段进行诈骗以及该行为给受害人带来的实际损害等等。其次,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认罪态度、是否主动向司法机关坦白犯罪事实并争取立功表现,同时还包括其对于退还赃款并补偿受害人经济损失的积极性,均对判决产生重要影响。仅仅依据情节的严重性高低,就可能导致判决结果差距极大。从当前形势来看,情节轻微的事例通常会判处三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并且可能附加罚金的惩罚。可对于情节严重或者极其严重的事例来说,法律所给出的判决必定会予以严格执行,甚至会增加刑期。此外,我们需要明确了解到,取保候审其实是一种临时性刑事强制措施,并不能仅凭此一项决定来推断出最后的判决结果。在法庭审理阶段,将会根据事例中的所有证据和各个细节情况,通过严谨的法律程序判定公正合理的判决结果。

敲诈勒索罪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且数额较大或多次敲诈的行为。根据犯罪情节,刑罚包括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和罚金,严重者可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