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不当得利和侵占罪怎么处理

不当得利和侵占罪怎么处理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5.13 · 1548人看过
导读: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依据获得不正当利益并损害他人,需要归还。如果拒绝归还,可以通过民事诉讼来解决。侵占罪则更为严重,是指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且拒不归还,且金额较大,属于刑事犯罪。公安机关会立案侦查,检察机关会提起公诉,法院会进行裁决。
不当得利和侵占罪怎么处理

一、不当得利和侵占罪怎么处理

不当得利,即在无法律依据的情况下获取不正当之权益,并对他人产生损害。

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要求获益者向受损方归还其所获得的不当权益。

当事人拒绝履行这一义务,那么有可能需要通过民事诉讼程序进行解决。

相比之下,侵占罪则更为严重,其行为特点表现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未经合法授权而擅自将他人委托保管的财产、遗忘物埋藏物据为己有,且涉案金额达到一定标准,同时又拒绝归还。

侵占罪属于刑事犯罪范畴,一经确认,公安机关将会依法立案展开调查,随后由检察机关代表国家提起公诉,最终由法院作出裁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九百八十五条

得利人没有法律根据取得不当利益的,受损失的人可以请求得利人返还取得的利益,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为履行道德义务进行的给付;

(二)债务到期之前的清偿;

(三)明知无给付义务而进行的债务清偿

二、不当得利和侵占罪区别在于哪些地方

1.不当得利,是一种无法律依据或在事后发现失去法律支持而被认定为此导致他人经济损害的获益行为,应承担返还相应损失的法定义务;

而侵占罪则归类于刑事范畴,以非法占有为主要目的,擅自将原本由自身保管的他人财产、遗忘物品或者隐藏物品据为己有,达到一定数额且拒绝退还的行为构成此罪名

2.从本质上来看:

不当得利是一种典型的民事责任类型;

相较而言,侵占罪则属于刑事责任的范畴。

3.不当得利这种情况能够出现,并非是因为受益方实际对受害方实施了违法行为;

相反,往往是由于受害者或者第三方无意间的疏忽大意、理解偏差或是在决策过程中的错误判断所引发的结果。

因此,在此情形下,受益人和受害者之间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债权债务关系,作为债务方的受益方需要承担偿还的义务,而作为债权人的受害者享有追索该笔款项的权利。《刑法》第二百七十条

【侵占罪】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三、不当得利和侵占罪怎么判

不当得利作为一种常见的民事纠纷形式,其本身并不涉及刑事方面的判刑问题。

然而,当唯一方获取的收益缺乏法律依据且导致了另一方的财产损失时,应当将所得到的不当利益归还给遭受损失者。

另外,如果行为人故意非法占有他人托管的贵重物品,并且拒不归还这些财物,那么他将会面临刑事指控和判罚。

关于侵占罪,它属于典型的刑事犯罪范畴。

侵占罪是指未经权利所有人同意而擅自占据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其价值达到一定程度,又拒绝退还该项财物,此类行为就构成了侵占罪。

根据刑法第270条规定,对侵占罪的量刑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等级:当行为人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价值达到法定数额较小时,即处于一至两年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之间;若是数额庞大或者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下,则可能被判处二至五年有期徒刑,同时还需要承担相应的罚金责任。

对于他人遗失物或者埋藏物的非法占有行为,同样适用上述规定进行惩治。

值得注意的是,在司法实践中,判断行为人是否构成侵占罪的“数额较小”,普遍采用的标准均为人民币10,000元这一参考数值。

此外,实际量刑结果还会综合考虑到行为人的犯罪情节以及其在案件中的认罪悔过表现等多种因素。

不当得利指无法律依据获不正当利益并损害他人,需归还。拒还或诉诸民事解决。侵占罪更重,非法占有他人财物拒不归还,且金额大,属刑事犯罪。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检察机关公诉,法院裁决。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