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犯罪辩护 > 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区别

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区别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4.05.21 · 1834人看过
导读: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区别在于:过于自信不一定造成严重社会后果,行为人虽预见风险但认为损害概率低;而间接故意不排除严重后果,行为人未前瞻性预测高危险性。这两者在行为人对风险的认知和预测上存在明显差异。
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区别

一、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区别

过于自信导致的疏忽与间接有意犯罪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

前者并不一定会导致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后果;而后者则并不排除此类情况的发生。

在过度自信所引起的失误中,行为者能够意识到自身的行为可能给他人或社会带来何种风险,然而在他们的认知里,这种风险转化为实际损害的概率却相当低下;而在涉及间接有意罪犯的案件中,行为人对于哪种危险性更高其实并未有前瞻性的预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二、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失的区别是什么

1、间接故意是“明知”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过于自信的过失是“预见”危害结果发生的可能性。

2、间接故意是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结果的发生符合行为人的意志;过于自信的过失是希望危害结果不发生,结果的发生违背行为人的意志。

3、间接故意的行为人对结果是否发生采取放任的态度,客观上不会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如果有事实证明行为人采取了积极措施来避免结果发生的,通常应当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刑法》第十五条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

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法律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它既保护我们的权益,也规范我们的行为。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需要充分了解和理解法律,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虽然法律可能看起来复杂和深奥,但是只要我们愿意花时间去学习和理解,就能够掌握它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正如本文的标题所提出的问题,“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区别”,每一篇文章都是一次学习和理解法律的机会,我们应该抓住这些机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法律素养,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网站地图

更多#刑事犯罪辩护相关

加载更多
更多

刑事犯罪辩护最新文章

遇到刑事犯罪辩护问题?
律图专业律师 处理更可靠
快速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