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法律知识 > 刑事辩护 > 刑事处罚辩护 > 犯罪了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犯罪了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跳过文章,直接获取专业解读?
来源:律图小编整理 · 2025.05.27 · 2275人看过
导读: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刑事责任只能由犯罪人本人承担,即罪责自负。不能由其他人替代犯罪人接受刑罚或为犯罪人分担一部分刑罚,也不得株连犯罪人的亲属或配偶。犯罪了需要承担什么责任,具体的回答如下文所述。
犯罪了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一、犯罪了需要承担什么责任

犯罪了需要承担的责任如下:

犯罪了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指犯罪人因实施犯罪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按相关规定追究其法律责任,包括主刑附加刑两种刑事责任。主刑,是对犯罪分子适用的主要刑罚,只能独立使用,不能相互附加适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三条

【主刑种类】主刑的种类如下:

(一)管制

(二)拘役

(三)有期徒刑

(四)无期徒刑

(五)死刑

二、如何理解单位犯罪

一般而言,作为犯罪主体的单位必须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合法组织,且原则上要求拥有必要的经费或资产,但并不以具备法人资格为前提条件。当前刑法理论的通说认为,作为犯罪主体的单位必须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一)合法性,即单位必须是依法设立并取得法律主体资格的社会组织。

(二)组织性,即必须由相当数量的基本固定的工作人员组成,并存在一定的组织机构。

(三)有一定的经费和财产,这既是单位开展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也是单位履行法定义务的物质保证

(四)独立性,即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以自己组织的名义独立地进行社会活动,并独立地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是否具备前述四个特征,即合法性、组织性、独立性以及具有一定的经费和财产,是判断单位是否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衡量标准。

三、如何界定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性大小

社会危害性的有无和大小,是认定犯罪,区分罪与非罪界限的根本依据

某种行为之所以被认为是犯罪,就是因为它具有相当程度的社会危害性。只有把握行为的这种危害性,才能从本质上把握某种行为可以认为是犯罪,而其他行为则不能认为是犯罪。以本质特征为标志,下面的这些行为,不是犯罪行为:

(1)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如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行为。

(2)有某种社会危害性,但危害性尚未达到犯罪程度的行为,如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违反了党纪、政纪、军纪的错误行为。

(3)某种行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规定,是对犯罪概念的补充,从而使犯罪概念更具有周密性和科学性。这一规定表明,某种行为的外部特征似乎有危害性,但由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其危害性并没有达到犯罪的程度,所以,法律不认为是犯罪。

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的严重程度决定于下列因素:行为侵犯的客体,行为情节、方式、手段、目的、数额、对象、结果、时间、地点、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行为人年龄、身份、认识能力等等,这些因素决定社会危害的程度,是区分犯罪与违法、此罪与彼罪、罪重与罪轻的界限。

四、如何认定犯罪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犯罪的社会危害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危害政权,即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基础。例如危害国家安全罪。

2.危害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公共财产,即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如破坏生产经营罪等。

3.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如杀人、伤害、强奸罪等。

4.破坏社会主义的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例如妨害公务罪、制造、贩卖毒品罪等。

犯罪的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犯罪不是违法,违法行为包含犯罪行为,犯罪行为属于违法行为。犯罪了需要承担什么责任,阅读完上文内容如果还没有解答您的问题,您可以点击下方“立即咨询”按钮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网站地图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