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违约损害赔偿是什么,范围如何
(一)约定赔偿范围依当事人的意思而定的损害赔偿,约定赔偿是依照当事人的意思确定损失赔偿的范围和计算方法,体现了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和合同自由原则。
如果当事人有赔偿损失的约定,则应优先适用。
(二)一般法定赔偿范围依照法律的一般规定确定损害赔偿的范围。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由此可见,在合同当事人没有约定赔偿时,则应适用法定赔偿。
(三)特别法定赔偿范围由法律基于特殊的立法政策而特别规定的损害赔偿。
经营者对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即三倍赔偿。
根据特别法优先于普通法适用的原则,在有特别法可依的情况下,应当优先使用特别法,即优先适用特别法定赔偿。
二、违约损害赔偿计算的标准是什么
违约损害赔偿在本质上是交换关系的反映。
从等价交换的原则出发,一方违约之后,应当赔偿对方因违约而遭受的全部损失。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
从该条的规定可以看出,合同一方因为合同另一方违约而产生的损失,既包括实际损失,也包括预期利益的损失。
所谓预期利益的损失,实际上就是使当事人处于交易正常实现情况下所能够得到的利益。
实际损失的数额比较直观,相对容易判断。
在计算预期利益损失时,应把握三点:
1、时间点,要以合同订立的时间作为计算预期利益的时间点;
2、损失的最高额,要以在合同履行前提下可以预见的期待利益为上限;
3、预期利益,应是在合同中当事人有明确的约定或违约方在订立合同时预见到的,或是违约方预见到的违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损失,是合同违约方或加害人应承担的损失后果,此外,要注意违约方的主观恶意程度及守约方因对方违约所获利益的合法、合理性。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给对方造成损失时,应当赔偿由违约行为所造成的损失。
一方存在违约行为时,应当赔偿对方因违约行为造成的全部损失。
其中的全部损失,包括实际损失也包括预期利益的损失。
实际损失比较直观,相对容易判断,而预期利益的损失应该把握时间点,损失的最高额,预期的利益。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很多法律问题,所以应该了解一些法律方面的知识,以免在遇到法律问题时无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相信上面文章的内容已经对您的问题作出了解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相关疑问的话,可以查看本站的其他普法内容,或者也可以咨询律师为您解答。
投诉/举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由律图网结合政策法规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不代表平台的观点和立场。若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右侧【投诉/举报】联系我们更正或删除。
网站地图